今年是乙巳蛇年,《白蛇传》在各类场合中频频亮相。而提到戏曲《白蛇传》的传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是绕不开的名字。她主演的戏曲电影《白蛇传》曾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优秀戏曲片奖与1982年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观众超7亿人次。昨天,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宣布,将本届特殊贡献奖授予李炳淑。


李炳淑,安徽宿县人,1961年以优秀的成绩成为上海戏校的第一届毕业生,并就此留在了上海。同年8月,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成立,她和一众同学加入剧团,成为主要演员。李炳淑宗梅派,兼取张派之长,受业于杨畹农、言慧珠等梅派名家,后拜魏莲芳为师,并得到张君秋、梅葆玖的指点。李炳淑继承了梅兰芳的表演精髓,又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融合。她的表演端庄大方,淳朴细腻,充分发挥嗓音清亮甜润的特点,运腔婉转流利,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1970年后,李炳淑成为上海京剧团二团主要演员。《龙江颂》《白蛇传》和《太真外传》等戏奠定了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京剧界的领衔地位。其中,她主演的现代京剧《龙江颂》家喻户晓,被评价“为五亿中国农民演了一出好戏”。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白蛇传》搬上银幕,片中特技镜头的数量与拍摄难度创造了彼时中国电影史上“之最”。李炳淑曾回忆:“当时我饰演白素贞,方小亚饰演小青,我们两人都绑着威亚吊在空中,然后做出空中飞舞的动作。后期再用特效制作,就像我们在飞一样。”


电影囊括了《白蛇传》舞台上的经典唱段、念白身段与开打,演员“唱念做打”一样都不能少。为了能在拍摄中拿出最好的状态,李炳淑每天早晚都要练两遍功,她曾笑着说:“当年胶片都非常贵,导演信任我,让我来演,我可不能浪费胶片呀。”戏曲电影《白蛇传》既忠实于京剧特色,又结合了当时的最新电影技术,上映之后广受好评,风靡大江南北。根据文化部1984年的统计显示,在那时逾7亿人次观看过《白蛇传》,创下了新中国成立后戏曲电影上座率的最高纪录,观众表达喜爱的信件也像雪花一般寄到李炳淑的手中。一位观众在信中说,他们那儿的影院24小时放《白蛇传》,他看完出来继续排队再买票,看了好多遍。还有观众写信说,他要骑自行车到镇上才有《白蛇传》看,半路摔跤了,爬起来继续赶路。


1983年,李炳淑和童祥苓分别组建了两个包干责任制演出队,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力图走出一条振兴京剧之新路。作为主角,在全国巡演的264场中,她自己演了198场,有时一天演三场,直到把嗓子唱出问题方才休息。为传承发扬京剧艺术,李炳淑晚年退而不休,不遗余力地为前来求教的全国青年演员传授技艺,并在基层社区普及京剧,让有兴趣的百姓“零距离”接触国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