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的华人相当“特殊”
华人足迹遍天下,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远至南美,近到东亚,都有华人的身影。
东南亚地区更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地方!比如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这些国家在历史上,都有过华人移民。
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华人哪怕融入其他国家了,文化上还是会保留中国的特点。
比如,马来西亚的华人,同时接受中西方教育,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不是问题,在我国的直播平台上,甚至有一些马来西亚主播!
像新加坡这种华人占主体的国家,汉语不仅流行,还保留了大量中国文化。
但如果以“绝对数量”计算,泰国的华人数量才是最多的:泰国如今的华人数量,能够有1000万左右!
偏偏泰国的华人,保留的中国元素最少,他们虽然长相和中国人近似,却在语言、文字、习俗、行为上完全“泰化”,甚至连姓氏都没有保留,这是为什么?
泰国华人融入最彻底
要弄清泰国华人的融入问题,我们得从华人移居泰国说起。
历史上最早的华人入泰,应该发生在元朝,一些云贵地区的华人不愿意接受元朝通知,远赴泰国生存。
且当时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别看中泰之间不接壤,但湄公河也好、远洋出海也罢,都可以把华人带到泰国。
明清交际时期,同样的情况再一次上演,闽粤等地的华人源源不断地散布东南亚,物产丰饶的泰国,自然是古代华人的“优选”。
再加上明清两代,大量中国商人、水手与泰国人通婚,泰国聚居的华人就越来越多了。
明清华人来到泰国,堪称“降维打击”,他们以不到5%的人口,几乎垄断了农贸、外贸行业,甚至用金钱开路,在泰国获得了爵位!
这段时间里,生活在泰国的华人还做了一件大事:帮助泰国复国。
18世纪,缅甸军队攻入泰国,终结了持续400多年的阿瑜陀耶王朝。
华商郑墉的儿子郑信,是当时的泰国贵族,拥有极强的号召力,他带着很多华人将领,将缅甸军队逐出泰国。
郑信因此名垂泰国青史,且从此之后,泰国历任国王都要给自己取一个“郑姓”的二字中文名,可见郑信的影响有多大。
也是从郑信开始,泰国曼谷王朝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到了近代,中国不是被列强入侵,就是战乱不断,无奈流落泰国的华人更多了,人数一度达到泰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中泰混血的人就更多了。
这些华人给泰国带去了先进的手工业,在泰国的地位越来越高。不少华人、中泰混血的人,已经在泰国当上了官。
此时,泰国出现了一位雄主,他是华人彻底融入泰国的关键。
朱拉隆功国王的决策
19中叶到20世纪初,泰国朱拉隆功国王的表现,简直堪称明君典范。
列强环伺之时,朱拉隆功果断舍弃周边国家的利益,让泰国免于沦为殖民地。由此,泰国在国家政策上保留了自主权,这在东南亚仅此一家。
有了自主权后,朱拉隆功没有耽于享乐,而是在19世纪极力推进华人融入泰国。
朱拉隆功的手段非常直接:吸纳华人移民的同时,让渡一部分利益,允许华商经营关键贸易,并和华人通婚……
朱拉隆功通过一些列措施,让泰国华人彻底认可了泰国身份。而东南亚其他国家,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始终和原住民有一些距离。
不得不说,朱拉隆功的手段非常成功,为泰国吸收了很多华人力量!但此时的泰国华人,还保留着姓氏、文化、聚居方式,之所以变成现在的样子,还是因为泰国的严厉措施。
朱拉隆功的手段温和,他的继任者拉玛六世可不是,他对“华人泰化”的规定相当严苛!
20世纪,拉玛六世针对大量中泰混血情况,颁布了新法令:凡是在泰国出生的婴儿,都是泰国国籍,且父母中只要有一个泰国人,孩子就是泰国人。
解决了国籍问题,拉玛六世立刻对文化下手,泰国的华人儿童必须接受泰国文化教育、说泰语,泰国的华人也必须改为泰国姓氏。
如此严厉的法令,在泰国却没有和激起什么风浪,可见当时华人融入泰国的程度有多深。
此后的泰国,即使经历了君主立宪、军政府上台,关于华人的法案却一以贯之,时间一长,泰国的华人甚至都没有“华人”这个概念了。
现如今,即便泰国总理他信、英拉、佩通坦等人拥有华人血统,却没有人认可他们的华人身份,原因正是长时间的融合。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泰国华人之所以“融入”得这么成功,和下面几个原因分不开。
泰国华人和原住民始终没有对立,而是很好地生活在一起。
如果泰国华人像马来西亚、印尼那样,与原住民有很大隔阂,甚至出现对抗,“融合”就不可能这么成功。
除此之外,拥有独立的文化也非常重要,泰国的历史虽然算不上悠久,但终究有一份文化底蕴,移民的华人有“可接受的东西”。
与之相反的就是韩国,虽然造出了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文化根源还是中华文化,韩国人还能接受什么呢?因此韩国人在姓氏上,韩国还是保留了传统的中国姓氏。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泰国在历史上和华人融合得够久,从元朝至今,数百年的时间让华人和泰国原住民知根知底,“接纳”成了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