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中国人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同年11月8日,蒋介石下令全面撤退,上海失守。

日军兵分三路向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进犯。

国民党当局仓皇失措,一方面于11月26日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进行短期固守,一方面期望苏联的军事介入。

然而,集结了南京守军和从上海撤退下来的部队共十余万兵力的国民党部队仅仅坚持到日军发起总攻。

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的命令。13日,日军在松井石根和长谷寿夫指挥下攻入南京城,随即在长达6周的时间里对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屠杀、抢劫、奸淫、放火等血腥暴行。据调查,总计死亡人数多达30多万人。

“中国通”松井石根

时任华中派遣军司令的松井石根,出生于日本军人家庭,从小就接受其父亲“武士”精神的教育,早年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以日本陆军大学学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在日俄战争期间开始接触中国革命家,曾任职驻中国广东武官,响应、支持过孙中山的革命,并且在此期间结识了蒋介石,并多次为蒋介石提供生活及政治上的帮助。然而这并不是他支持中国革命,而是他险恶用心的冰山一角。

1922年,松井石根凭借其“中国通”的身份调任哈尔滨特务机关任机关长,并凭借布置间谍网、收买马贼汉奸、勾结前清遗老遗少等手段备受上司嘉奖,次年晋升陆军中将。

1932年,松井石根作为日本陆军全权委员参加了日内瓦举行的裁军会议,在会上他便大肆宣扬“大亚细亚主义”,主张“以征服亚洲之责任自负,唱大亚细亚主义”。

1936年2月,松井石根以个人名义开始中国华南、华中之行,进行他的“大亚细亚主义”游说,并频频试探中国方面的反应。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内,松井石根发现中国的政治力量此时正不约而同地发出同一个口号,那就是抗日。发现这个情况的松井石根于是多次向日本军部声明并发表讲话,要“给中国政府一个教训,必须举起铁锤,给南京政府一击,让他们猛醒,让他们反省”。

罪行累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松井石根以预备役军官的身份被召回军部服役,担任上海派遣军司令。


早在淞沪战争期间,他便主张进攻南京,因为“他早就对上海和南京附近的地形做过调查,他已经想好了一旦占领上海后就进攻南京”。并对首相近卫文麿(mǒ)和陆军大臣杉山元等人宣称:“此番无论如何也要打到南京去!”可见其对征服南京的想法,由来已久。

11月20日,日军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发出指令“部队为求得补给,应尽量利用现地物资”。在这样的战斗环境中发布这样的指令,无疑是在明示可以公开进行抢劫,松井石根作为指挥官当然知道,这样的行为可以蔓延到整个部队,也就是说:日军此时的行为,已经是大屠杀前的预演。

12月5日起,中日双方在南京外围开始接触并发生激战,8日中国军队撤离,日军完成对南京的最后包围。

12月7日,松井石根召集参谋人员,发布《南京城攻略要领》,其中明确提出:

“一、若南京守城司令或市政当局留守城中,则劝其开城以和平占领,尔后,各师团分别由经过挑选的一个步兵大队(后改为三个大队)为基干,率先进城,可分区对城内进行扫荡;

二、若敌残兵凭借城墙负隅抵抗,则以抵达战场所有炮兵实施炮击,用以夺占城墙,尔后,准许各师团以步兵联队为基干进城扫荡……”

13日,日军第6师团在师团长谷寿夫率领下最先从中华门攻进南京城,南京至此陷落。

随即,日军临时攻城总指挥官朝香宫鸠彦王亲自颁布了一道密令:“杀掉全部俘获人员”,并备注“机密:阅后即焚”。日本军队又以搜寻中国军队败兵为名开始在南京城周围屠戮。随后,又在松井石根的默许下,日军改变了原来只在城外宿营的命令,宣布城外的日军部队可随意在南京城内选择宿营地,如此命令之下,南京城街巷之间遍布魔鬼满是恶狼。

至此,南京城内的各种暴行进一步扩大。

期间更有甚者,如第六师团发布的“不容许共产主义的暴虐,为粉碎共匪的猖獗活动,农民、工人自不待言,直至妇女儿童皆应杀戮之”这样的命令比比皆是。


12月17日下午,松井石根举行声势浩大的入城仪式,身材矮小的松井石根骑在高头大马上志得意满,同时也感慨无量,以至于本应该在升日本国旗的时候高呼三声“万岁”,由于太过激动只喊出来一声。

其实就当时的治安情况来说,上海派遣军是反对他在17日举行入城仪式的,松井石根便下令执行一个所谓“清除便衣兵”的行动,这更让入城以来大肆烧杀抢掠的日军有了借口,以至于大规模集体屠杀、杀人竞赛、强奸竞赛、掠夺竞赛等等这样的反人类暴行频频出现,一时间南京这座六朝古都血如海尸体成山,宛如一座鬼城。

当时,《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新闻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批判,尽管日本的《新生报》《东京日日新闻》等媒体反复宣扬“没有屠杀”、“只是军队间的战争”,但最终在各国的舆论压力和指责下,不得已日本政府于1938年3月5日将松井石根在内的80名将佐召回国内。

令人不解的是:松井石根在离开南京前,挖走10坛南京大场镇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血土。

带走财物可以理解,带走血土是要做什么呢?多年后才知松井石根的歹毒用意。

险恶用心

回到日本的松井石根同年7月20日出任内阁参议,直到1940年辞职。同年2月,便命人将这些从南京拿回的血土混合着日本的泥土,打造了一尊“兴亚观音像”。

身为“中国通”的松井石根为观音像可谓煞费苦心,不仅命人找了陶艺名家柴山清风和二代加藤春二筑像,而且在风水的摆放上也一反坐北朝南的传统,将这尊“兴亚观音像”偏向西南,正对南京的位置。他真正的用意,大家可想而知。


“兴亚观音像”高三米,在伊豆山脚露天站立,两侧分别立着“支那事变日本战殁者灵位”和“支那事变中华战殁者灵位”。

松井石根美其名曰“日本给中国带来了幸福、给亚洲带来了和平,观音像容目温和,祈仰东亚之大光明之本意”。他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是继续鼓吹其“大亚细亚主义”、模糊战争的意义。

之后不久,松井石根以观音像为主像建立观音院,又在两公里外结庵而居,每天往返参拜。看似虔诚,实则不然。观音院正殿里悬挂的不仅有南京大屠杀指挥者之一的日本亲王朝香宫鸠彦王亲手书写的匾额,还有1937年12月13日下午1点,也就是南京大屠杀当天的南京城光华门全景的黑白照片。

罪有应得

丧钟终会响起,罪恶的魔鬼终究会得到审判。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松井石根连同东条英机、广田弘毅、谷寿夫等人皆被列为战犯,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

在审判上松井石根百般狡辩,提出例如“进攻南京的命令是在12月1日发出,但是12月2日自己因为肺结核被解除督战的任务;蒋介石命令最后一批人撤离是12月7日,而攻陷南京的时间是12月13日凌晨;南京战争死难者的罪行应该归咎在朝香宫鸠彦王身上”等等诸多的理由。

历时两年多的审讯,经过多方面取证后,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读起诉书共计三大类55项罪状,判定松井石根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以武士自诩,手上沾满鲜血的恶魔,在得知自己的判决后,也会害怕。在《侵华日军甲级战犯大结局》一书中,松井石根表现是这样的:

“他一听到这个判决,顿时脸色苍白,浑身颤抖不止,在摘耳机时候竟然把眼镜也给带了下来。他拾起眼镜,发现并未损坏,又重新戴上。在向法庭鞠躬时,他又脚下不稳,险些摔倒,幸亏站在他身后的美国宪兵拉了他一把。随后,宪兵像挟小鸡一般,将松井石根拖出了法庭。”

1948年12月23日零时,松井石根在东京巢鸭刑务所被送上绞刑架。

恶魔沾满鲜血和罪恶的一生结束了。

但是,松井石根这一生的罪行并不会因为他十二分三十秒的绞刑执行而结束。


罪恶余毒

在众多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执行后,松井石根的后代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认为松井石根是无罪的。

这群被军国主义思想严重洗脑的愚民,不仅把“兴亚观音院”和周围的山购买下来,之后又怂恿人盗窃战犯的骨灰藏于观音像下,并且在观音院后殿陆续增添“东条英机、广田弘毅、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木村兵太郎、武藤章尊灵”和“殉国刑死1068柱”,妄图为这些战犯、刽子手招魂,甚至还特别为当年东京审判时主张日本无罪的体现了“正直和良心”的印度律师帕鲁设置了牌位。

不仅如此,松井石根的后人还在神社内供养一些女主持,为这些恶魔痛苦祷告,松井石根的后代们之所以请这些女主持来哭和祈祷,便是从心底否认对他们的审判。

时至今日,每年的日本战败纪念日,依然有很多人来参拜被称为“小靖国神社”的“兴亚观音院”。

由此可见,日本军国主义和“大亚细亚主义”的毒瘤依旧在毒害日本人民。尽管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已经做出审判七十多年后的今天,还有人在粉饰战争、歪曲历史,甚至公然为南京大屠杀翻案,妄图让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以史为鉴


虽然中国人民已经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国家富强,人民安乐。但是战争的伤痛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的屈辱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各种罪行不能忘记。

我们正视历史,热爱和平,敢于面对过去,敢于改正错误,也坚信: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您的赞赏和转发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注:除本平台声明的原创外,其它内容源于网络或它方投稿,旨在供读者多种文化视角的探讨与解读,并不代表“新大观”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将第一时间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