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然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光芒,但由于沟通障碍和社交困难,常常难以被外界理解,胆怯而孤独。幸运的是,从2018年开始,兰州有了为他们服务的志愿队伍——甘肃省歌剧院星艺关爱特殊儿童特长教育志愿服务队。几年来,董青和她的团队成员如同一轮温柔的明月,守护着这些孤独的星辰,用艺术为他们打开世界的美好,用爱为他们点亮前行道路。

艺术梦想助力心灵飞翔

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每个周末都会举办艺术疗愈课堂活动。董青说:“从第一节课起,我的心就和这些特殊的孩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因为智力障碍,生活难以自理,进入社会更是困难重重,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热爱与梦想。这么多年来,我们接触了很多特殊的孩子,包括听障儿童、自闭症儿童、唐氏综合征儿童、脑瘫儿童、罕见病(SMA)等特殊儿童群体,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疗愈的方式,实现这些特殊孩子的艺术梦想。”

董青认为,身体上的障碍并不会阻碍孩子们对艺术、对音乐和舞蹈的热爱,当他们用属于自己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快乐的时候,每个人都非常幸福和感动。她告诉记者:“他们都有梦想,谈及梦想的时候,每个孩子的眼睛里都是闪亮的。”

心之所向 必有回响

“特殊教育就是爱,爱一切的孩子,爱孩子的一切。”董青说。提到刚接触特殊儿童时的场景,董青颇为感慨,“在那之前,我都没想过有这么多不幸的孩子。从刚开始的有些不安到慢慢接受,这个过程也让我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感慨。”每当孩子们亲切地喊着董妈妈并主动牵起她的手,都会让董青心中涌起暖流。

从播种到开花结果需要时间。这些年,董青在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孤独症、言语障碍、脑瘫等案例,她翻阅大量书籍、四处向专家请教,甚至自学了心理学课程,和她的103名队员不知疲倦地对孩子们进行感统培训、艺术培训、语言培训……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们从闭口不言到字句清晰,从饭来张口到生活自理,从情绪失控到学会自我控制并调节情绪。看着孩子们的进步,家长们脸上也有了笑容。这些变化让家长们看到了希望,也让社会对这些特殊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尽管志愿服务占用了董青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但她从未动摇过陪伴这些特殊孩子的决心,这份坚持,源自她心底那份独特而深沉的情感体验,那是一种超脱了血缘羁绊的大爱。在董青看来,这些孩子早已不是简单的服务对象,而是她生命中无法割舍的重要部分。正如董青想对自己、对孤独症孩子和家长说的一句话:我们走得很慢,但我们坚持,我们从不后退。

托起折翼天使的美好未来

其实,除了康复训练和艺术疗愈,孩子们更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的陪伴、接纳和公平对待。尤其是成年之后,他们需要的既非歧视,也非过于保护、过度关心,他们需要“平视”的关系。董青说:“目前,全国专事为特殊成年群体服务的机构数量较少,这是因为这个群体呈现较强的个体化差异。这些机构需要愿意去面对已经成年的服务对象,并为其提供包括生理成长、独立生活、社会融合、就业等在内的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董青认为这是她未来的努力方向。她说:“有的时候,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时间,需要投入,需要去尝试。”作为甘肃省内第一个关爱特殊儿童特长教育志愿服务队,她希望能做更多的尝试来给这些孩子争取更多的权益。谈起各个民间机构在各地所做的试点与努力,董青认为,前路虽然任重道远,却并非遥不可及。当特殊孩子渴望并有能力掌握一份工作时,我们的世界不应擅自替他们关上这扇窗。

董青表示,公益路上她一直心怀感恩。如果没有公益慈善组织的资助,没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他们走得会很艰难。她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进来,一起努力,让特殊孩子能够自我照顾、独立自主、有工作的机会、拥有有尊严和品质的生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沛珂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兰州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