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往往会更关注达到疾病诊断的指标范围,比如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进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则为糖尿病。
但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预防观念深入人心,对于正常范围的关注度也更高。说到血糖正常,一般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常见的指标的正常范围,像空腹血糖正常值18至60岁成人对于这一年龄段,空腹血糖值在4.4~7.1mmol/L之间通常不需要过度担心;60岁以上老年人考虑到代谢能力的自然下降,这一人群的空腹血糖标准进一步放宽至7.0~9.0mmol/L。
餐后2小时应小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一般在4%到6%之间,同样60岁以上老年人考虑到代谢能力的自然下降,糖化血红蛋白值保持在8.0%之内,既考虑到健康,也考虑到生活质量。
有人会问,这几个血糖指标能不能相互替代呢?答案是不能。
这些血糖指标,虽然都与血糖有关,但它们各自关注的焦点不同,测量的时间点和反映的信息也各有差异。
空腹血糖关注的是基础状态下的血糖水平;餐后血糖关注的是进食后血糖的波动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血糖的平均水平。
它们不能相互替代,只有这些指标都达标,才是血糖达标。否则,都需要进行控糖管理。
另外,最近研究发现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上,糖尿病的发生率是明显增多的,这部分人群也被成为糖尿病候补队员,也是需要进行控糖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