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Are NBA Games Losing Their Excitement? 1979
原文作者:Bob Ryan
发表时间:1979.02
译者:四如居士
题 记:
过去的数周内,人们就NBA电视直播收视率下降一事议论纷纷。许多人又一次集中火力,对着当代NBA比赛中那些经常被提及的不足之处捶胸顿足。这些不足之处包括——翻腕违例、三分球投射过多、欧洲步使用过多、上空篮次数过多、挑战裁判的次数过多、中距离投射过少,等等。
对于NBA比赛形态的抱怨在联盟中屡见不鲜。每个领域最权威的体育专家们都曾加入过这个话题的争论,而我从伟大的鲍勃-莱恩(前《波士顿环球报》撰稿人,担任凯尔特人队随队记者四十余年,被誉为“美国体育作家的典范”)那里发现了一个绝佳的案例。
1979年2月的《篮球摘要》刊登了莱恩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在“魔术师”和“大鸟”进入联盟前,大卫-斯特恩执掌联盟前,NBA比赛是什么样子的。文中莱恩还谈到了当时有关球员们广泛使用毒品的流言,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莱恩在文中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运球突破又偏偏是篮球比赛中最令人激动的动作”。在今天读到这句话,让我重新想起了那些已经被掩盖在大量三分球投射之下的显而易见的事实。如果联盟可以像80年代那样,调低一些三分球出手的比例,增加一些上篮的比例的话,NBA的电视收视率可能,我仅仅说可能,会回升。至少,在我家里应该会回升的。
帕特-威廉姆斯已经担任过三支NBA球队的总经理了,他说自己现在仍会驱车两小时去看一场NBA比赛,风雨无阻。“即便休斯顿火箭队、堪萨斯城国王队这种烂队的比赛(我也同样会过去看)。”他如是说道。另外,帕特-威廉姆斯会因为参加多佛镇会议而感到兴奋不已。
自普法战争结束后(译者编辑注:真是烂梗……)不久就投身于职业篮球的“红头”奥尔巴赫却在同一时间坦言道,现在大部分的比赛并不像以前那样吸引他了。当NBA已经运营到了第33个赛季,一个相应的问题呼之欲出:NBA在70年代初喊出口号要成为“风靡于70年代的体育联赛”,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沦落到这般田地)?
在70年代初,这个口号犹如麦迪逊广场花园球馆外面的广告语一般夺人眼球。当时的说法是这样的:“人口学等等乱七八糟的学问证明了篮球已经完全有条件爆发为整个国家的体育焦点,一如职业橄榄球在60年代所做的一般。”
当时正是NBA与ABA之战的巅峰时期,这场大战带来的却是(球员)薪资的上涨与比赛整体水平的下降。当时NBA有14支球队,ABA有11支球队。两个联盟在1978赛季合并,当时共有22支球队,其中至少有三支球队(新泽西篮网队、亚特兰大老鹰队、堪萨斯城国王队)可以毫无顾虑地选择退出,不用担心会有一大堆球迷因此而以泪洗面。很明显,职业篮球的市场化是有个限度的。说得再明白些就是,那些在顶层的大人物们压根不知道市场化为何物。
两个联盟合并之时有着铺天盖地的吹捧,结果却是联盟场上场下的情况没有一点好转。“所有的球星都在吃大锅饭。”他们如此说道。确实是这样,但问题在于:他们在打什么样的比赛呢?
人们坚信,问题出在规则上。他们的证据是两条重要的规则在这个赛季开始生效了。当时联盟的比赛场上合理的冲突持续增加,总体对抗强度不断提升。老板们出于对这一点的忧虑,要求裁判们盯紧所谓的“手测”动作(进行吹罚),而这一动作始终存在于比赛之中。
因此,防守球员理所当然地就不能和对手保持“身体上的接触”。理由是在防守球员指尖接触到对方球员身体后,很容易就会转化为公然抢夺球权的身体接触,结果便是防守本应由脚步来完成,却变得以手、胳膊乃至肩膀来完成了。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很容易感觉防守的策略、技巧被肌肉与力量给取代了。
另一项引起关注的变化就是(禁止)联防。尽管联防曾经是被联盟官方禁止使用的防守方式,但在过去几年间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如果允许各支球队把防守方式“渐变”为“以划分区域的方式进行”(裁判里奇-帕沃斯会这么称呼联防)的话,会带来两个后果:1.进攻球队无法在24秒内完成一次得体的出手;2.NBA会变成严格意义上的跳投联盟。
花了钱的观众们会因为这两点感觉吃了亏。除了一些疯狂的高中教练以外,没人会愿意花钱单单来看防守。而运球突破又偏偏是篮球比赛中最令人激动的动作。裁判们已经得到指令,要迫使防守球员必须遵行先前很少会用及的防守三秒违例规则。
防守方的球员在没有防守任何人的情况下,如果在禁区内停留了超过三秒钟的话,就与进攻时的情况同理,属于违例。本赛季如果防守方球员被裁判发现磨磨蹭蹭停留在禁区内的话,全队会被吹罚一次技术犯规。之前的警告规则将不再生效,会迅速执行吹罚。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规则在实际中的运用会取决于每一名裁判一时兴起的念头。但他们最好还是能够执行好这些规则,因为任何一位在联盟投入资产的老板都希望看到“J博士”快速突破带球上篮,而非转身跳投。
然而,实施了这些规则是否能够带来电视收视率的增长,就是另外的问题了。令人不安的事实是,尽管NBA和CBS匪夷所思地达成了合作,并促进了收入增长,但NBA在观众群体中变得不那么受欢迎了。每周日下午的NBC电视频道里,NBA会与许多节目——比如优质的大学体育比赛展开直接竞争,而NBA往往在竞争中处于下风。
各种不同的理论也开始浮现,用以解释公众对NBA电视转播兴趣的不断下滑。其中较为暧昧不清的一种当然是种族因素。有多少美国白人会固执到仅仅因为联盟中绝大多数球员是黑人就放弃观看一场篮球赛呢?这个数字谁也没办法来统计。这样的人确实存在,而且很可能数量惊人。
排除社会学现象,大家对NBA不满还有另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尽力打球的球员实在不多。
“他们(打球的态度)再也不饥渴了。”奥尔巴赫叹道,“基本的球队纪律也不复存在了。似乎已经没几个球员是出于热爱而打球的。道格-柯林斯算一个,‘小精灵’阿奇博尔德也算一个。如今,球员们唯一关注的事情就是可以拿到多大的合同。”
这种态度带来的就是如今球员们在场上缺乏积极性。“球员打一场比赛就可以得到50万美元(编者:此处应该是夸张)。”奥尔巴赫说道,“但他依然不愿意去拼抢球权。他留着体力是要干嘛呢?”
人的积极性总是来来去去,时有时无的。按照奥尔巴赫的说法,现在的情况大抵如此:
某球员最开始的年薪是4~5万美元。他想要赚大钱,所以努力奋斗。三年间他成为了年薪六位数阶级的一员后,立刻变了个人。他希望得到更多的上场时间、得到更多的出手机会。他希望能够在国家级电视台亮相、能够在客场比赛时住套房。与此同时,他却越来越少做自己成名之前做的那些事情。
“三年合同期内的球员们(的表现)是可以预料的。”奥尔巴赫如此主张道,“在第二年间他们本应该表现很出色,但他们只是表现地还不错而已。然后到第三年他们开始全力以赴,因为他们考虑到自己即将成为自由球员,真的可以赚大钱了。但他们仍然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来打球。突然之间他们就谨慎了起来,不想受伤,不想让马上就要到手的钱打了水漂。这是个大问题。很少有球员再会愿意去牺牲自己了。”
想一想现在每周日CBS的电视转播吧。我们不能说哪场比赛本身是字面意义上的“无意义”比赛,但是当这么多球队一块儿打季后赛的时候,总是有可能会出现相对没那么重要的比赛。整场比赛里有四到五名球员可以被归类为奥尔巴赫所谓的“没有饥渴感”的球员。比赛中会出现几个精彩的动作,一两个漂亮的封盖,但总体上这样的比赛还是少了种感觉。
NBC转播的大学比赛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球馆内挤满了人,拉拉队队长激情热舞,还会有乐队演奏。孩子们会在媒体采访区里窜来窜去。球员们同样都很有天赋。整个儿的比赛包装会让观众们产生一种感觉:“天哪,我真希望自己能够在现场。”NBA只有在季后赛阶段才能给观众带来这样的激情,而即便到了季后赛期间收视率也未能达到预期。
虽然NBA似乎已经不复当年,但它的排场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令人印象深刻。联盟的法务办公室以前可能只有公用电话亭一般大小,现在却包括了法务委员会、市场总监、安全主管,以及各种各样的相关工作人员。“如今再回看70年代初的话,会发现联盟现在变得更大、更复杂了,利害关系也更庞大了。”目前在76人队第二次任职总经理的威廉姆斯说道,“从联盟变得更加职业化的角度出发,会发现从球馆到球衣式样、到给媒体准备的指南材料的质量等等,都比前些年有了大幅提升。”
但是在裁判把球抛向空中,比赛开始的一刹那,这些都变得不再重要了。(对于联盟而言)唯一重要的东西还是比赛本身,而现在恰恰是圈内人士对目前见到的(比赛)并不满意。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比如说,为什么去年联盟中只有遭遇伤病之前的开拓者队打出了50胜10负的战绩,能与自1972-73赛季以来存在至今的五支球队(洛杉矶湖人队、纽约尼克斯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密尔沃基雄鹿队、芝加哥公牛队)相抗衡。这是所谓的“困难规则”(因为斯潘瑟-海伍德起诉,大学球员可以不读完大学直接参加NBA选秀)的遗留效应吗?因为这一规则,联盟里充斥着一大批被宠坏的、不健全的、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其中一些已经转变为误入歧途,性格乖戾的成年人。
高中和大学教练逃避责任,是否也是一部分原因呢?有些教练会纵容那些过于依赖22英尺跳投的球员留在场上,因为跳投是一切进攻端错误的万能解药。这是奥尔巴赫所谓的“贪心”吗?
讽刺的是,现在的职业教练相较以往只多不少。现在没有哪支球队是没有助理教练的。大部分球队都会有两名助理教练,活塞队现在甚至有三名。录像分析也变得越发专业严格。球探考察的范围也更广阔了。
然而,教练的执教风格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他们会采用那些歹毒的联防策略。每一位有声望的非从业人士都会认为,篮球比赛最理想的(防守)方式就是优质且充满侵略性的人盯人防守。联防被设计出来,是为了掩盖诸如身材、速度、缺乏深度(不希望核心球员犯满离场)等等弱点。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那么多防守基础差的球员,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球队采用联防了。
NBA应有的水平还没有完全兑现。其他任何团队体育运动都不会像NBA一样拥有一大批个子高大又充满技巧的运动员,NBA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让观众在视觉和情感上得到满足。当NBA来到最为精彩的状态时——例如著名的1976年太阳队和凯尔特人队三加时的比赛——这种影响力是巨大无比的。
诚然那场比赛是体育史上的杰作,不应该被当作为某种标准来看待。但像去年华盛顿子弹队对阵西雅图超音速队那样枯燥无味的总决赛也不应该被当作为总决赛的标准。当全世界最好的篮球联赛在季后赛全程都表现地水平很差的时候,比赛中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了。
如果关于手测和联防的规定能够被严格执行的话,比赛(质量)可以立刻获得提高。但是更重要的问题如球员的积极性、基本功训练仍然没有被解决。根本的责任并不在管理层,也不在教练。如果NBA希望成为“风靡于80年代的体育联赛”,球员们必须提高自身水平以达到这一高度。
他们已经毁了70年代,我们应该在80年代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吗?
想与队长的作者团队谈笑风生吗?
欢迎加入读者交流群!
请添加微信:hcctgd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