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泰晤士报》2月6日文章,原题:博物馆“免费”的理念需要被淘汰

卢浮宫计划提高参观《蒙娜丽莎》的票价,尤其是对非欧盟游客收取更多费用。这一举措可能让人感到惊讶,但它却为英国人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是时候重新审视博物馆的收费问题了。

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的游客数量远超英国同类型博物馆。2023年,卢浮宫接待了890万游客。卢浮宫的成功也带来了一个显著问题:游客太多,导致参观体验逐渐恶化。特别是《蒙娜丽莎》,吸引了约700万游客前来参观,许多人为了看一眼这幅画,不得不排上数小时的长队。


法国巴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画作。(视觉中国)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计划斥资5亿至8亿英镑(1英镑约合9.1元人民币)建设新入口和单独的《蒙娜丽莎》展区。此外,为支付这一巨额费用,卢浮宫计划对非欧盟游客收取更高票价。

与法国不同,英国部分国立博物馆依旧维持免费入馆,这一政策始于布莱尔政府25年前的决定。当时,政府希望通过补贴填补博物馆资金上的缺口。如今,英国政府每年依然要支出5亿英镑来维持博物馆的运转,约占文化艺术支出的40%。然而,现实情况是,英国博物馆在财政状况上越来越落后于欧洲和北美的博物馆。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禁思考:英国是否也该重新审视其博物馆的“免费”政策?有人认为,英国不必照搬卢浮宫为《蒙娜丽莎》单独设展厅并收取额外费用的做法。卢浮宫的做法,虽然吸引了大量游客,却也让博物馆的其他展品被忽视。部分游客甚至只看了《蒙娜丽莎》一眼便匆匆离开,使得艺术史的丰富性被大幅简化。与其让某些作品成为“明星效应”的受害者,英国的博物馆应当鼓励游客去探索和欣赏更多的艺术作品。

然而,在对外国游客收费方面,英国确实可以借鉴法国的做法。当前,英国的博物馆正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通过向外国游客收取费用,博物馆不仅能够增加收入,还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作者艾玛·伯丁顿,任伊然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