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日前,一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在安医大一附院接受了经皮左心辅助桥接人工心脏术,并已于近日康复出院。据悉,该手术为华东地区首例,为全省和全国更多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王先生(化名)年仅34岁,已罹患终末期心脏病1年,平常连走路都喘息不停,无法正常活动。两个多月前,王先生平躺呼吸困难,腿部浮肿明显,口服药物也不能缓解。辗转来到安医大一附院就诊。随着病情加重,住院后王先生一度历经生死边缘。
考虑到王先生目前心脏功能及身体其他各项机能极差,可能无法承受大手术的创伤,心脏大血管外科张成鑫主任团队经过严密的讨论和评估,决定通过经皮放置左心室辅助装置来减轻王先生心衰的症状。
“该设备可短期放置,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相当于给心脏拄了一把‘拐杖’,代替心脏进行工作。待病人心衰导致损伤的各脏器器官‘休息’好了,再进行可持续性的左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植入术,从而挽救终末期心脏病病人的生命。”张成鑫介绍道。2024年12月10日,在手术室、麻醉科、心脏超声科等协助下,王先生成功接受了经皮左心辅助植入术。7天后,得到“休息”的心脏,再次接受了加强版的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在心脏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王先生再也没有出现胸闷,走三步喘两步,腿肿抬不起来的情况,并于今年春节前康复出院,与家人共享团圆。
“心脏好比人体的‘发动机’,保证全身血液供应,终末期心脏病的心脏已经严重受损,无法正常运转,就像一台老旧的发动机即将报废的状态。”张成鑫介绍,终末期心脏病凶险程度不亚于终末期癌症。目前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三种:药物保守治疗,心脏移植,左心室辅助治疗(也就是常说的人工心脏)。药物保守治疗对于终末期心脏病的缓解程度有限,就如同一个老旧损坏的机器再上多少“机油”也不能让机器快速运转。心脏移植虽然是终末期心脏病的最优解,但是由于供体少,配型困难,病人往往等不到供体,生命就走到了终点。左心室辅助治疗的出现给更多的终末期心脏病病人带来康复的希望。心脏坏了,没有很好的血液供应,其他脏器如肝脏、肾脏等功能也都会相应变得很差,这种状态的病人或者高龄病人,很可能无法承受由正中开胸的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带来的手术创伤。经皮左心辅助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无需开胸,仅在大腿根部有0.5cm切口,通过血管放置到心脏,就可以让病人的心脏得到“休息”,也为下一步心脏治疗争取了时间。(张薇 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