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底捞一则招聘广告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应聘外送员岗位,月薪最高能到9000元,还有学历补贴。网友吵翻了天:“送外卖需要名校文凭?”“这是浪费人才还是职场新机遇?”

其实,海底捞的“高学历外送员”现象背后,藏着一条隐秘的职场逻辑: 学历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而基层岗位成了检验能力的“炼金炉”。(源自九派新闻等媒体)


海底捞“外送员”比外卖小哥难当

在海底捞工作一年的外送员小刘说:“你以为只是送个餐?得会备菜、能沟通、还得处理投诉。”生意好的门店,外送员要化身“全能战士”:后厨备餐要懂火候,前厅服务要会察言观色,手机里还有几十个客户群随时待命。就连985毕业的新人,也得熬过三个月的适应期才能站稳脚跟。

这种高强度岗位,反而成了筛选人才的“漏斗”。海底捞的逻辑很直接:能扛住琐碎的人,才配得上管理岗。


2000元学历补贴,是诱惑还是陷阱?

招聘公告里明晃晃写着“985/211学历补贴2000元/月”,普通本科也有1200元。有人调侃:“这是读书补贴,还是学历赎身费?”但仔细看,这钱只发6个月,更像是一块“敲门砖”——用短期福利吸引高学历人才入局,再用晋升通道留住他们。

海底捞的管培生计划里,外送员只是起点。 从备餐、送餐到处理客诉,每个环节都是管理能力的“模拟考” 。一位从苏州科技大学毕业的外送员透露:“干得好,三年就能升店长,年薪几十万不是梦。”


“海底捞大学”,不看出身的晋升路

海底捞最狠的一招,是 “师徒制” 。每个新人都有师傅带,晋升路径像打游戏升级:初级员工→大堂经理→储备店长→店长,最快4年就能通关。哪怕你是高中毕业,只要肯拼,也能和名校生同台竞争。

这种制度下,学历成了“加速器”,而非“敲门砖”。985毕业生可能起步更快,但最终能否升迁,还得看实打实的业绩。一位店长直言:“学历高的人,犯错成本也高。你带着名校光环,客户投诉一次,压力比普通员工大十倍。”


职场正在重构“学历鄙视链”

有人骂海底捞“糟蹋人才”,但现实是:名校生早已放下身段。经济下行,大厂裁员,稳定的基层岗反而成了“避风港”。包吃住、月薪9000、清晰的晋升路线——对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这比“体面白领月薪5000”更实在。

更关键的是,海底捞把职场变成了“社会大学”。外送员不仅要学送餐,还要学供应链管理、客户心理学,甚至危机公关。这些技能,可比课堂上的PPT实用多了。

文末总结:

海底捞的招聘风波,撕开了职场教育的另一面:学历是入场券,但能力才是通关卡。当外卖箱里装着名校文凭,当火锅店里藏着晋升阶梯,或许我们该重新思考——教育的终点不是一纸证书,而是能否在烟火气中,练就一身滚烫的本事。

你认为海底捞招聘名校毕业生还是噱头吗?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