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 19:49吉林

原创 老正时空 奇异时空


图片


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龙的形象始终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如今龙的故事从古老传说中走进了现代影视。在这个过程中,近几年出现的《哪吒》系列电影对龙所做的重新解构,值得高度重视,并有深度辨析的必要。


图片

中国文化中龙的演化
龙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它可以是一头猪,一匹马,一头鹿,一条蛇,一头驼,也可以是兔、蜃、鱼,鹰、虎、牛。它被赋予了掌控风雨、行云布雨的超自然能力,成为原始先民敬畏与信仰的对象,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后来,龙逐渐与统治者紧密相连。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龙成为皇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皇宫的建筑装饰、皇家的服饰器具,处处都有龙的威严身影,龙成为封建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之一。


然而,在民间文化中,龙的形象却并不受百姓待见。在民间传说里,龙常常被描绘为为祸人间的恶势力,给百姓带来恐怖与灾难。同时,龙还是人们憎恶调侃的对象,在古代饮食文化中,竟有“龙肝凤髓”是一道名菜的说法。这种说法,深刻反映出在民众心中,龙并非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存在,甚至可以被当作食物,这种观念与皇家对龙的尊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龙的负面形象,与古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无力感有关,更与百姓对皇权统治暴政的敌视与反感有关。


图片

中国神话中哪吒与龙的关系


在中国神话中,哪吒闹海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中,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凭借龙族的力量,在人间肆意妄为,严重威胁了百姓的生命安全。哪吒出于正义和勇敢,奋起反抗,最终剥麟抽筋,杀死了敖丙。1979年上映的动画片《哪吒闹海》已经成了几代人的经典记忆。


从正义角度看,敖丙危害人间。哪吒挺身而出,制止敖丙的恶行,是对正义的捍卫。他的行为代表了普通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当面对强权和恶势力时,即使力量悬殊,也绝不退缩。


从反抗精神层面分析,哪吒反抗的是龙族所代表的强权和压迫。哪吒的反抗,其实就是底层民众对不公平社会秩序的勇敢挑战,他以无畏的勇气向强权宣战,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强权压迫时,要敢于抗争,追求自由和平等。


图片

《哪吒》系列电影对龙的解构


《哪吒1》中,龙的形象就发生了显著变化。龙族被困深海炼狱,背负沉重枷锁,敖丙作为龙族希望,善良单纯,被赋予复兴龙族的使命。此时的龙不再是纯粹的恶势力,设定的是龙在命运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充满悲剧色彩,彻底颠覆了传统神话中龙的形象。


哪吒2》中,龙族在磨难中,激发了强烈的反抗意识。它们不再屈服于天庭的压迫,开始谋划反抗。此时的龙,既有着对自由和尊严的执着追求,又因长期的压抑而变得极端和疯狂。他们的反抗方式充满了破坏性,试图通过毁灭一切来重建秩序。


与此同时,哪吒与龙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改变。在《哪吒1》中,哪吒与敖丙虽惺惺相惜,但彼此立场仍是对立的。到了《哪吒2》,哪吒理解同情龙族的遭遇,但又不认同他们的极端做法。哪吒试图化解龙族与天庭之间的矛盾,阻止这场可能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


把哪吒的屠龙壮举转化为朋友间的惺惺相惜,无异于抽空英雄成长的精神骨骼。在传统神话中,哪吒屠龙是其历经磨难、坚守正义、实现自我成长的关键事件,体现了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英雄品质。但改编后,激烈的冲突没有了,英雄成长的艰辛历程和深刻内涵也丧失殆尽。


让哪吒与敖丙成为知己,与其说是叙事创新,不如说是对文化记忆的粗暴切割。在传统神话里,敖丙是压迫者,哪吒与敖丙的对立是正义与邪恶、反抗与压迫的对抗,这种关系深深扎根于文化记忆之中。如今的改编打破了这种长久以来的文化认知,破坏了传统文化传承的连贯性。


图片

龙的传人”与龙的嬗变


《哪吒》电影系列中龙的形象的嬗变与“龙的传人”的说法有关。


“龙的传人”说法的出现,时间不是很久远,据考证,大概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出现的,来自两个台湾人写的一首名为《龙的传人》的歌里的几句词。


这歌被传开后,中国人就成了“龙的传人”。这似乎不是很好,从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的角度深入分析,“龙的传人”这一提法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首先,中国文化中龙的形象并非单一的正面形象,如前文所述,在民间文化中的龙有诸多负面形象,将中华民族简单定义为“龙的传人”,无法涵盖龙形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譬如《西游记》要把有龙的段落删去吗?


其次,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图腾,并非都以龙为崇拜对象。仅仅强调“龙的传人”,可能会忽略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不利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


此外,“龙的传人”这一提法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民族身份的单一性和排他性,与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倡导的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趋势不相适应。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强调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性和开放性,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象征符号。


如此,《哪吒》系列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的形象,以及与中国神话中的哪吒的关系的这种颠覆性解构与改变,显然就不合适了。


图片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情感与价值观,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影视改编固然需要创新,但创新不应以牺牲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为代价。在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创作时,要深入挖掘其精髓,谨慎处理文化元素,在保留文化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以正确的方式焕发光彩,而不是对其进行随意篡改,造成文化传承的断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