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不明白,以为父母什么事都让我自己做主,是家庭的尊重和自由,直到大学毕业才明白,父母不是尊重我,只是什么都不懂”,这是来自一名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自诉,相信也是不少农村大学生的心声。

网上有一个帖子,标题是——为什么农村大学生,混的都很差?发帖人晒了一张自己的照片,北京是农村破败萧条的房子,而他穿着整洁,和背景画面显然格格不入,但你以为格格不入的只是他的外在和环境的差异吗?实际上格格不入的,还有他的认知和家庭条件、父母能力的有限。

男孩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从小在农村上学的他,没接触过什么辅导班,更别说什么兴趣班了,可当时周围的同学也是如此,他也没有因此感到自卑,直到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出了农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高考并不能完全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什么农村大学生,混的都很差?”评论区的故事,心酸又无奈

教育是众人口中,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可当男孩真的凭借教育这条路,走出农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后,他首先感受到的不是豁然开朗,而是发自内心的局促,当他发现,学校的所有晚会和活动,自己永远的底下的观众,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出身早就注定了差距。

上大学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见识到繁华城市的夜景时,他不明白,为什么独特性都喜欢去星巴克?他不认识更记不住那些奢侈品牌的名字,到了毕业之后,他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有父母的指导和铺路,而自己没有家人帮忙规划未来,更没有父母在城市里买好的车子和房子。



小时候父母只告诉他,努力的最终目的是稳定,但当毕业了步入社会后,才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输在起跑线上的差距是很难改变的,但他并没有妥协,而是选择用更多的努力,去缩短自己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在物质上和认知上的差距。

这样一篇自述文章,却是在向过去的自己发出灵魂般的拷问:“为什么农村大学生,混的都很差?”或许我们无法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指导他们如何去做,但至少我们可以弄清楚,农村大学生为何会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



认知和现实的差距,加上家庭的需求,给予了农村大学生更多的压力

这份拷问有不解有不甘,但却唯独没有放弃,一番陈述戳中了不少农村大学生的内心,翻阅评论区的故事,也是充斥着无奈和心酸。

为什么农村的大学生混的都很差呢?有过相同经历的农村大学生坦言:其实拉开最大差距的,不是小学的兴趣班和中学的补习班,而是在高考专业选择上。



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并不容易,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父母只觉得孩子能考上大学就已经一只脚迈进成功的大门了,却没有意识到,专业的选择对孩子一辈子的影响有多大!

就像这名湖北男孩的亲身经历一样:人生就是一步错、步步错,错到最后,人生也只剩混下去了。在得知自己能考上大学后,家里人只有高兴,却根本不知道选专业这回事,稀里糊涂地填了个好专业,父母只知道是学医的,以后肯定有出息。



可当他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基本上都是调剂来的,自己的专业不仅是学校的最冷门专业,而且跟医学没太大的关系——卫生检验。

很多人说,农村娃娃只要更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可只有农村大学生自己知道,即便在专业上不踩坑,自己未来的就业发展也是步履维艰,父母没有社保和退休金,自己赚的钱还要补贴一部分给家里。



、、再看看其他同学,还没毕业家里就给买了房子,哪怕月入两千,也比自己这个农村出身的毕业生月入上万过得还要滋润,用评论区的一句话来总结——人家是父母托举孩子,而我们是孩子托举父母,没有大出息就对不起全家人,在差距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是以导致农村学生,发出如此这般灵魂拷问的原因所在。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