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靠仿制苏联军机,才有了歼-5、歼-6和歼-7三款喷气式战机。1990年之后我国又从俄罗斯引进了苏-27战机,并发展成了今天庞大的歼-11家族。那么当时我国为什么能以优惠的价格获得这么先进的战斗机,引进苏-27让中国航空工业得到了多少收益呢?
中国空军的苏-27
建国初引进米格战机,走向自研却困难重重
即使在今天的人民空军作战系列中,仍然能够看到几十年前引进前苏联空军装备的影子。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人民空军只有几十架日式或美式螺旋桨战机。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我国才从苏联获取了米格-15等苏制战机。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答应继续援助我国建立国防工业。
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厂通过仿制米格-17,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歼-5。随即就开始仿制米格-19,于是有了人民空军20多年的主战装备歼-6。可这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赫鲁晓夫还下令撤走了全部援华专家。尽管1961年苏联同意向我国提供米格-21F战斗机的生产图纸,和可组装120架该机的原材料。沈飞经过艰苦努力让仿制该机的歼-7于5年后首飞,但之后就再也没有得到来自苏联的援助。
中国空军的歼-7战斗机
而且米格-21F是米格-21系列的第一种生产型号,存在机载设备过于简单且没有雷达的严重缺陷。我国空军装备歼-7后,非常希望能够拥有一款带雷达的先进战机。空军高层最后决定,同时研发歼-8歼击机和歼-9截击机。尽管歼-8出于稳妥起见,完全采用了歼-7的气动布局,只是将涡喷-7发动机增加到两台。可为其配套的208型火控雷达,直到1990年代才研制成功。而歼-9被设计为最大速度2.5倍音速,最大升限25公里的高空高速截击机。可为其配套研制的涡扇-6发动机,205型火控雷达和霹雳-4中距空空导弹。因研制难度太大,和歼-9一起在80年代被迫下马。此外初代版歼-10,歼-11和歼-13战斗机最终都没能走下绘图板。安装一台涡喷-6的歼-12战斗机实现了首飞,却因性能太差而没有服役。尽管未能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高性能战机,但也培养出一批在1990年代发挥重大作用的人才。
歼-9战斗机想象图
新时代重新引进外机,苏联愿意出售新战机
就在我军战机面临严重“青黄不接”时,1978年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西方国家出于经济利益和共同对抗苏联的考虑,愿意向我国出售先进的第3代喷气式战斗机。可我军代表团考察了美国的F-14和F-16,法国的幻影3和幻影2000之后。发现这些战斗机的引进价格极为昂贵,而且西方国家也不愿意出售生产线。不过通过与西方国家同行的接触,我国航空工业部门意识到了己方存在的诸多不足。故而从英法等国购买了许多电子设备,用于改造歼-7战斗机。并获得了美国战机的设计生产标准,为生产新式国产战机奠定了基础。
我军试飞员试飞幻影2000
而1985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也希望能够同我国改善关系。1986年我军赴欧洲考察团回国途中,被苏联驻巴黎大使馆武官请到了莫斯科。苏联空军高层表示,若中苏关系能够得到根本上改善。苏联可以向中国出售现役的米格-23ML战斗机,甚至可以考虑出售1983年才服役的米格-29。尽管此次双方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让我国高层看到了从苏联再次引进先进战机的可行性。
可谁也没有想到1989年国际风云突变,西方国家再次向中国关上了军售大门。而同年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宣布两国关系正常化。中国领导人马上向戈尔巴乔夫提出,希望能引进苏联先进的空军装备。得到了正被国内经济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戈尔巴乔夫积极回应。第二年9月17日包括林虎将军在内,中国众多空军将领来到了苏联著名的库宾卡空军基地,实地考察米格-29战斗机。经过一番观察和试飞后,大家都认为米格-29性能与同时代西方战斗机相当,且价格更加便宜。
米格-29战斗机
经谈判最终引进苏-27,90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来代表团已经考虑向国内发报提议购买米格-29,一个小插曲竟然改变了最终结果。当天林虎参加一个酒会时,一个曾经在1950年代与他有交情的苏联将军。竟然对他说:“米格-29算什么,苏-27才是真正的空中王者”。林虎这才意识到苏联人留了一手,于是马上提出要参观苏-27战斗机。当中国空军将领第一次见到这个尺寸堪比轰炸机,却跟米格-29一样灵活的庞然大物时。立刻断定苏-27比米格-29,更适合国土辽阔的中国。而且和仍然采用传统机械飞控系统的米格-29不同,苏-27应用了苏联第一带模拟式电传飞控系统。其机头安装有天线直径更大的火控雷达,电子设备也更加完善,未来发展潜力更大。
我军代表和苏方人员拼酒
可苏联军方当时仍然把苏-27视为镇国神器,林虎则以提前回国逼迫苏联人让步。最后还是戈尔巴乔夫为了能从中国获得宝贵的资金,最终拍板向中国出口苏-27。谁知林虎他们回国没多久,苏联就彻底陷入社会动荡,最终于1991年12月25日解体。就在所有中方人员都担心合同前途时,新生的俄罗斯联邦面临更严重的经济危机。总统叶利钦为了能得到中国的钱,决定继续执行向中国出口战机的合同。
1992年6月底,8架苏-27单坐机和4架双座机从俄空军机场起飞,由俄飞行员直接飞到了安徽芜湖机场。对于中国空军飞行员来说,之前只有轰-6轰炸机才能连续飞行这么远的距离。5个月后又有12架苏-27顺利抵达中国,标志着中俄第一批苏-27交易圆满成功。俄罗斯也派出飞行教官,协助中国飞行员掌握新的3代机飞行要领,让这一批苏-27能够尽快形成战斗力。事后证明这24架苏-27战斗机,对于当时的中国空军简直就是雪中送炭。1994年美国航母编队强闯黄海,甚至出动舰载机骚扰我正常航行的核潜艇。若没有苏-27及时出击驱赶美军战机,不敢想象接下来美国人会在中国沿海猖狂到什么地步。同时苏-27也是当时中国空军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可以对抗对岸装备的幻影2000、F-16的先进战斗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李登辉当局,公然走向谋求台湾独立的冒险。
1999年国庆阅兵飞过天安门广场的苏-27
仿制苏-27诞生了歼-11系列,大幅提高我国空军战斗力
不过区区24架苏-27,对于需要上千架战机守卫领空的中国实在是太少了。尽管这批战斗机合同金额,近一半是用狗皮大衣、暖水瓶等轻工业品抵账的。但如果继续大规模引进,其费用依然不是我国能承受的。再加上我国本就有仿苏制战斗机的传统,于是我国政府就开始同俄政府和苏霍伊设计局谈判。希望能如当年生产那三款战斗机那样,实现苏-27的国产化。
苏-27所用的AL-31F发动机
没想到这次谈判,竟然足足进行了两年。直到1996年底面临财政破产的俄罗斯政府,才同意了中国引进苏-27的生产线。我国将再购买两批48架苏-27,而俄方将协助沈飞生产200架中国版苏-27。于是中国军工人如当年仿制米格系列战机那样,将一架苏-27完全拆解并测绘其零件。同时黎明发动机工厂的技术人员,也对苏-27配套的AL-31F发动机进行测绘。
不过随着我军工人员对苏-27的深入研究,也发现该机存在不少苏联特色的缺点。比如该机的火控雷达诸多性能只相当于F-16上的同类产品,但重量却是后者的数倍。甚至苏-27的大航程,很大程度上都是为平衡机头雷达与机尾配重,而刻意加大了整个机身的结果。于是沈飞决定使用国产航空电子设备,逐步替换掉苏-27上面的俄罗斯零件。1998年12月6日第一架使用俄罗斯进口零部件,生产的国产苏-27完成首飞,并被命名为歼-11A。但2001年换装了大量国产设备的,新歼-11B就完成了首飞。之后我国生产的歼-11除了外形与苏-27依然相同外,已经完全是大幅领先的新飞机了。
中国空军的歼-10战斗机
尽管成飞没有参与到苏-27引进项目,但配套引进的AL-31F发动机缺意外拯救了歼-10战斗机项目。在1994年之前由于没有合适的发动机,歼-10空有优秀的气动外形却迟迟无法进入到实体研制阶段。甚至因为考虑装国产涡喷发动机,而不能算作真正的3代机。而确定AL-31F为动力后,以总设计师宋文骢为首的团队。迅速完成了歼-10的设计并进入到总装阶段,2004年第一架歼-10战斗机就完成了首飞。尽管我国最后并没有完全仿制AL-31F发动机,但借鉴了该发动机的一些设计理念。从而为以美制CFM56核心机为基础,研发的FWS-10发动机最终定型奠定了基础。
不过中国如此大规模的搞中国版苏-27,自然让全靠出口苏-27来养家糊口的苏霍伊设计局非常不满。而我国则不失时机的提出购买,具备对地作战能力的苏-30战斗机。于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的基础上,加装了苏-24的部分雷达设备,从而推出了专供中国空军使用的苏-30MKK多用途战斗机。而沈飞也借鉴苏-30的设计理念,搞出了歼-16多用途战斗机。又参考美国研制EA-18G“咆哮者”的理念,搞出了歼-16D电子战飞机。
携带大量空空导弹的歼-16战斗机
此外我国还参考从乌克兰获得的一架苏-27K舰载机原型机,以国产歼-11为基础研发了航空母舰上使用的歼-15舰载机。到了今天中国空军重型战斗机机队,除了最先进的歼-20隐身战斗机之外,主要装备的就是歼-11系列战斗机。而曾经的亚洲第一空军大国日本,虽然从美国购买了F-15J重型战斗机。但在美国的逼迫下,只能自主研发生产F-2轻型战斗机。也难怪会有日本航空专家会羡慕的说,中国引进苏-27战斗机是其空军现代化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