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已经忘记,教育部对学生的在校时间是有明确规定的,双减政策也明确规定:小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个小时,中学生不得超过8个小时。而且这个在校时间还包括学生午餐和午休的时间,但这些年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不提这个规定了。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教育部的规定不管用了吗?
第一:延时服务普及后,学生在校时间自然就延长了,学校真落实不了。
延时服务也是应家长的要求普及的,时间还是挺长的,放学后的两个小时都是延时服务。这本来是好事,可以照顾一部分没办法接送孩子的家长。但是我们的延时服务在执行的过程中,完全变味了,变成了全员参与。而且因为学校师资和场地的限制,延时服务时间并没有让学生从事体育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几乎都用来上课了。这样变相等于延长了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相当于孩子们每天要多上两个小时的课。
就算原来学校落实了每天在校6个小时的制度,普及延时服务后,学生在校时间也至少8个小时了,何况还有很多学校没有落实6个小时的制度,这样学生在校的时间就远远超过了8个小时,10个小时的也有。
但目前延时服务还不让取消,所以学校自然也无法落实6个小时的在校制度。
第二:课间延长至15分钟,小学生8点半之前不能上课,都延长了学生的在校时间。
我们的教育政策很多都是自相矛盾的,特别是今年各地提出了课间延长至15分钟,都将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
很简单,学校教学课时是不能减少的,原来课间是十分钟,延长至十五分钟,每节多出五分钟,每天差不多要多出半个小时,这个时间只能向后推移了,学生放学时间自然推迟。而且国家还规定小学生8点半之前不能上课,上课时间既然不能提前,那只能推迟放学时间了。看看很多学校的课表,下午放学已经六点多了。每天在校时间都超过了6个小时。
成年人每天上班才8个小时,但我们的孩子每天在校时间长达十来个小时,而且晚上回家还有大量的作业,所以我们真的是在给学生减负吗?
我们的教育专家完全不调研不深入一线,导致很多政策无法落实。
我们的教育什么都想要,什么课程都想进校园,什么书法、戏曲、编程、劳技、心理、阅读等等,课程是越来越多,小学生就多达十几门。另一方面还想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小时的阳光大课间,课间延长至15分钟。最关键的是如此情况下,还想保证学生睡眠,作业量不超过一个小时,睡眠时间小学生要达到10个小时。试问:这怎么才能做到?
教育真的不能什么都要,必须有所取舍,我们不能一方面追求成绩还想减负,不然最后什么也实现不了。
实际上教育上最该落实的就是在校时间这个制度,只要小学能能实现在校时间不超过6个小时,中学能实现在校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那学生负担自然就减轻了,学生身体素质自然也提高了,近视率也自然下降了。只有给学生充分多的自由时间,学生才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和玩耍,把学生整天圈在学校,还想给学生减负就是一个笑话!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