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璟杰)近日,家住姑苏区钮家巷11号的居民蒋老伯向“96466记者帮办”栏目反映,年近90的邻居姜老伯,不使用屋内的水池、抽水马桶等设施,而是每天将生活污水倒在他房屋外西北角的一处下水口,持续了十余年,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不仅屋外臭味熏人,下水口连接的排污管道从我家房屋下经过,渗漏的液体一度朽蚀了木质地板。”蒋老伯希望邻居停止这一行为,但多次劝说无效,蒋老伯也很无奈。

昨天,记者来到现场了解情况。钮家巷位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与平江路交界,巷中有着苏州状元博物馆、吴门桥国风美学馆等景点,工作日也游人如织。站在钮家巷11号门口,一扇打开的木质门扉后,一条小弄向里延伸,穿过一处天井、几条过道,在弯绕曲折中记者来到了蒋老伯的家——一座老式二层单元楼被分为了三间民房,蒋老伯居于最左间。而从左边围墙和楼间一人宽的过道挤出,便来到姜老伯家。


蒋老伯和姜老伯房屋间的过道。  记者 徐璟杰摄

从位置上来看,姜老伯家在北,蒋老伯家在南,间隔距离约为两米,而就在这两米的夹隙中,蒋老伯屋的一侧搭有两座洗手台并有一个下水口,而在姜老伯房屋一侧安装了一座雨棚。而两户人家的积怨,便在这一条小小的过道间产生。

“道路本不宽,他家之前的雨棚几乎把道路给挡住了不说,雨水从雨棚上淌落滴在我家墙上,久而久之墙体都发黑了。他还每天提着塑料桶往下水口倒生活污水,其中包含了排泄物,导致我家北面的窗户完全没法开。”蒋老伯表示,两户人家之间的这条通道理论上是公用区域,但实际上完全由姜老伯家“占领”,洗手台、下水口均为姜老伯在使用。此外,在蒋老伯的屋内,可以看见西北角的木质地板颜色明显不同,据蒋老伯称,此处的地板更换之前,被管道中渗出的污水蚀出三个大洞,且他担忧新装的地板也会因此损坏。

在蒋老伯家门口,记者注意到共有三处区域种植着花草、仙人球等盆栽植物近20盆,蒋老伯告诉记者,其中只有3盆是他家的,其余都是大院中其他邻居的。院中共8户人家,在公共区域的归属和划分上长期处于一个较为混乱的状态,盆栽和姜蒋二户间的“六尺道”只是一个缩影。

带着蒋老伯的诉求,记者联系了钮家巷社区了解情况。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钮家巷中两侧分布着数座公房大院,有近40年的历史。由于建造时间较早,许多房屋存在缺少卫生间、厨房的情况,不少居民就自行在公共区域搭了相应的功能间,再加上大院中公共空间本就狭小,“地少人多”再加上无明确的划分,才出现了像此次姜蒋两位老伯之间的纠纷。

“我们曾多次上门劝阻姜老伯,但他这一行为只是道德、卫生习惯上的问题,难以进行实质的监管和处罚。”社区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针对像蒋老伯这样居于深巷旧宅、开放式小区的居民,苏州市内成立了数家流动物业以加强管理,他们也曾经在去年11月为蒋老伯更换家中朽蚀的地板,并维修了排污管道的其中一段。但是该负责人认为,像姜蒋两户人家数十年的积怨,目前他们只能以调解矛盾为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