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邵华夫人的一通电话,彻底打破了韶山人民平静的生活。

“岸青走了...”,电话的另一头,年过半百的毛岸平骤闻噩耗,一时间惊得发不出一丝声音,随后他哭得泣不成声,吓得晚辈们手脚无措的上前安慰。



毛岸平平复了下心情,哽咽着说:“韶山人民最后的精神支柱走了...”

毛岸青去世的消息瞬间传遍大江南北,无数百姓都自责自己从前不关注他的情况,比起毛主席长子毛岸英来说,毛岸青就像是一颗划过深夜的流星,虽然灿烂却转瞬即逝,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或许在大家眼里,毛岸青与毛主席的关系很不好,父子俩本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却很少见面,而毛主席直到离世都不见儿子最后一面,就连葬礼都没让参加。

可,世上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毛主席真的如大家所想那般对毛岸青如此冷情吗?

1

毛岸青是毛主席与杨开慧夫人的第二子,可作为伟人之子的他非但没有受到任何应有的关照,反而从小颠沛流离受尽苦楚。



杨开慧夫人是毛主席的毕生挚爱,二人青梅竹马感情很好,婚后育有三子,但后来随着两党斗争愈发厉害,杨开慧夫人无奈只能带着三个孩子离开毛主席,前往湖南长沙避难。

谁知两年后的一天,杨开慧夫人不幸暴露行踪,为了保护儿子们的周全,她只好顺从地被湖南军阀何健抓住,国民党的人知道抓住了毛主席的夫人,都很兴奋激动,他们使出各种酷刑逼问杨夫人关于共产党的信息。



然而杨夫人不失为一名巾帼英雄,无论对方如何折磨,她愣是不松口,最后把对方逼急了,她没能等来丈夫的营救,就被对方残忍杀害,那一年,她才29岁。

痛失所爱的毛主席来不及多加悲伤,就继续投身革命中,可夫人一走,三个孩子该怎么办呢?于是,他就把孩子们托付给了在上海的董建吾照顾,可惜一年后,幺子毛岸龙因病夭折。



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位于上海的共产党组织遭到了叛徒的出卖,董建吾自身都难保,怎么还能保全两个孩子呢?他就找心腹把孩子们送去了一名黄姓女子家里住。

殊不知这个黄姓女也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她生怕毛家二子暴露身份牵连到她,可又不敢公然与共产党作对,就只能疯狂苛待兄弟二人。



最终,兄弟俩实在受不了黄姓女的打骂,在一天夜里悄悄逃跑了,自此,他们就开始了艰难的流浪生活,他们睡马路、翻垃圾桶,为了生存给人做小工,除了没有做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他们什么苦都吃了。

一次,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了三叔毛泽覃牺牲的消息,悲愤交加之际,兄弟俩当众写下了“打倒帝国主义”几个打字,不想却引来了外国巡捕的殴打,为保护哥哥,毛岸青被打得浑身是血,头部受到重伤,在那之后就留下了头疼的隐疾。



不过也正因为这次动静有点大,让共产党组织发现了兄弟俩的落魄,就赶紧把二人接到组织好好照料了一段时间,在毛岸青伤好后,就把他们送到了苏联学习

2

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这一去,就是十年之久,在这十年里,两党之争胜败已定,毛主席统领大局,可伟人也有脆弱的一面,无数个夜里,他都看着儿子们寄来的家书久久难眠。



1946年,毛岸英率先回到了祖国,毛主席急匆匆前往机场迎接,一见面,就老泪纵横抱着儿子直说:“都长这么大了啊...”

毛岸英知道父亲思念弟弟,就把弟弟写的信递给了父亲,毛主席看后含泪回信:“看见你哥哥,就像看到你一样”,可见一位父亲最真挚朴素的爱。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毛主席并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利给儿子安排一个富足安稳的职位,反而让毛岸英去了农村基层工作。

一年后,毛岸青也回国了,同哥哥一样,被毛主席放到了黑龙江省克山县参加土改试点和农业劳动,并化名杨永寿,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伟人之子。



毛主席虽与兄弟二人很少见面,但一直没有断过书信来往,尤其是得知毛岸青受了很多苦难后,他一直告诫儿子要学会谦虚低调:“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

毛岸青深刻理解父亲的苦心,所以在农村很努力的劳作,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了北京,担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俄文翻译一职,他的成长被毛主席看在眼里,父子俩难得过上了一段时间安稳温馨的生活。



可这一切,随着毛岸英的壮烈牺牲戛然而止。

毛岸英在参加完劳作后,就去了抗美援朝前线,却不幸牺牲。



长子一走,毛主席痛不欲生,他一看到毛岸青就忍不住会想到已故的长子,因此下意识回避,毛岸青理解父亲的难处,所以尊重父亲的选择。

在毛岸青的成长生活里,是哥哥在照顾他陪伴他,所谓长兄如父,哥哥对他来说亦兄亦父,因此毛岸英一走,毛岸青瞬间垮了精神,甚至因为极致思念出现了精神分裂,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毛主席虽然很少见儿子,但一直关注着儿子的生活,一听到儿子病了,他心急如焚地派人将儿子送去了苏联治病

3

1962年,已经养好身体的毛岸青在妻子邵华的陪伴下回到了北京,然而迎来的却是父亲的避而不见。



毛主席秘书对父子二人不见面一事深表疑惑,毛主席无奈叹气:“自己的孩子怎么能不想呢,哎,看到岸青的身体状况就会心痛,就会想到他的母亲,他的兄长...”

是啊,此时此刻,毛主席不是一位国家领导,而是一名普通的父亲,他也有自己害怕的一面,或许不见儿子才是对毛岸青最好的保护呢?只有不见,他才会一遍遍的告诉自己儿子身体很好,儿子生活的很好。



主席虽然不愿见儿子,却爱屋及乌对邵华这个儿媳妇很是疼爱,他只能靠着邵华来获取儿子的生活近况,在得知儿媳因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而烦恼时,他还专门写信安慰,并叮嘱儿媳多读《上邪》。

父子二人为了国家大业付出了太多太多,面对外界诸多揣测,毛岸青始终不肯利用伟人之子的身份辩驳一二,一直遵循父亲的意思低调生活。



毛主席不是不爱二儿子,而正因为太过深爱,才更加期盼儿子像个普通百姓一样生活,不想儿子跟他一样背负太多,这或许就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吧,不求孩子多么风光得意,只愿孩子能够平安长乐。

1976年9月10日,伟大的领导人毛主席与世长辞,毛岸青悲痛不已,可他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成为了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9月12日,毛岸青携家人前往人民大会堂瞻仰父亲遗容,那一刻,他憋了许久的思念一下子爆发,抚着冰棺失声痛哭,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之后因为悲伤过度,毛岸青倒了下去,吓坏了众人,立马把他送到医院救治,醒来的毛岸青身体愈发不好,后来他拖着病体写下了怀念父亲的文章:

“爸爸,我们知道,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您深爱的人民之所以那么爱戴您 ,是因为您是一位彻底的大公无私者!为了中国革命,您牺牲了自己的爱妻、自己的弟弟、自己的妹妹、自己的侄子,直至自己的儿子,6位亲人啊...”



1997年,已经是风烛残年的毛岸青在妻子的陪伴下,回到了韶山老家探望亲属,在堂弟毛岸平的陪伴下,他去了毛家故居参观,去了祖坟祭拜,最后与早前的梯子石壁合影留念后,便启程回京了。

在往后的十年里,毛岸青因早年的头疼隐疾病的下不来床,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他常常在梦中喊着爸爸妈妈,有时还会在醒来后流泪喃喃自语:“哥哥又来找我了...”



所有人都知道毛岸青已到了人生最后阶段,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一天天衰弱消瘦下去,直到2007年,毛岸青突发心脏病,未来得及留下只言片语便匆匆离世。

得到消息的毛岸平带着所有亲人连夜赶往了去北京的火车,但他并未安葬在八宝山。



据邵华夫人所述:“岸平,岸青生前最思念母亲杨开慧,你是知道的,我想满足他的生前心愿,将其骨灰的一半葬在湖南板仓,这事也请你回乡请示一下组织,并告知下韶山的亲人们”

可组织一直迟迟未下达通知,次年6月,邵华夫人紧跟着离世,同年12月22日,毛新宇带着众人前往杨开慧烈士陵园:“经过中央批准,毛岸青、邵华同志的骨灰于昨日迁至杨开慧烈士陵园,我终于完成了爸爸妈妈的心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