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2025年,阿惠和她的朋友们踏上了从上海前往内蒙古锡林郭勒的旅程,这是阿惠第一次深入西北内陆,她要去感受更广阔的旷野。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乌珠穆沁草原,是阿惠此次旅程的主要目的地。作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这里是蒙古族文化习俗保存较完整的地区。现在乌珠穆沁草原没有无垠的绿色了,草原上只剩下积雪和枯黄的草,但这并未减少阿惠的兴奋与期待。

她站在冬日的草原上远眺,牛羊在雪地上悠然移动,山峦在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峻峭。阿惠深吸一口气,寒冷的空气中夹杂着清新的雪味,令人精神一振。行走在雪面上,鞋底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自然世界是那么安静,能听见心跳、呼吸,她已经很久没有离这些声音这么近了。她体会到自然的美与力量,迫切地想要与这里有更深的交流与联结。

面对旷野,似乎只有奔跑才是最好的回应。最近,内蒙古自治区蒙古马超级联赛(简称“马超”)在锡林浩特市举行,阿惠和从全国各地赶来的5000名游客,目睹了一场草原上的速度与激情。马蹄溅起的飞雪、马鬃结出的冰霜、扎在马背上的“雪松”既昭示着旷野的险恶,又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人们:旷野是如此地迷人。

边地的狂奔

很难想到,阿惠踏上冬季草原的旅程,源于一次在拼多多上购买宠物衣服的偶然经历。当时,她无意间刷到了“冬季马儿棉袄,你的马儿穿衣服”“迷彩训练马衣”等商品,对此产生了好奇,在深入了解后,她决定前往草原,去看一场别开生面的“马超”。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这种与不同地域、文化“摩擦”,碰撞出来的感受是重要的。

在乌珠穆沁草原,“马超”与当地生活的连接是什么?


锡盟冬季马超联赛。(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胡弘彪摄)

孟克是参加这场盛事的驯马人。他生活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从孟克的草原往西北策马奔腾三十公里,就能到达蒙古国。孟克居住在7000多亩牧场上,他和一百匹马一起生活。

讲述驯马和“马超”的故事,孟克有充分的资格。这是他过去几十年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生活本身。


每次驯马结束,驯马人孟克与徒弟都会遛马来给马散热。

身为蒙古族人,孟克是马背上长大的孩子。六岁开始和他的父亲学习骑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驯马人,肩负着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为了将这份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孟克在两年前开始悉心教导小侄子额力布格骑马。令他欣喜的是,额力布格在短短两年内便展现出了蒙古族人在马背上的天赋。就在不久前,他获得过东乌珠穆沁旗30公里耐力赛的冠军。

“马超”是锡林郭勒旗骑马赛事走向专业化的、精英化的呈现。作为独具祖国北疆文化特色的大型群众性赛事活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马超级联赛已连续举办2届,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蒙古族独特的马文化,已然成为了锡林郭勒旅游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对于很多当地牧民来说,“马超”不仅是对蒙古族马文化的传承与展现,也推动了锡林郭勒马产业的向前奔跑。


冬季马超的赛场上,骑手们和他们的战马在起点线上蓄势待发。

在这次“马超”级联赛上,孟克的小侄子额力布格要骑着“小可爱”与其它近100匹马,进行蒙古马30公里耐力赛的名次角逐。孟克和额力布格都很重视这次的比赛,每周末,额力布格都会从旗里匆匆赶到牧场,与叔叔孟克一同训练。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冲进前五。

为了这次比赛,孟克特意为他们的马匹“小可爱”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套粉色的马衣,这是他在拼多多上精心挑选的。比赛当天,当闸门一开,黄土与白雪飞扬,所有马匹如箭般冲出。阿惠站在赛道旁注视着这一切。


孟克心爱的“小可爱”穿上了网购回来的新衣服。

耐力赛,是对骑手和马匹毅力与决心的双重考验。在这场近40分钟的比赛中,骑手们需要在多变的赛道条件下驾驭马匹,就如同蒙古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存一样。近百匹蒙古马的马蹄声与5000余名观众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这一刻阿惠对蒙古马精神有了更深的感知。


在30公里耐力赛中,选手们奋力向前。

微小的胜利,与日常的欢愉

额力布格和“小可爱”最终排名第八,他们没有冲进前五,但谁说这就不是胜利呢?

比赛结束,孟克沉默地遛着马,然后启动车辆,离开了现场。他没有像阿惠和其他游客,去赛场另一侧,享受2米的巨型羊肉串和精心熬制的奶茶。比赛结束了,孟克又要回归日常生活方式:生火,喂羊,做饭,吊马(驯马),偶尔去哥哥家串个门……天亮,眼睛一睁,忙乎,再忙乎,天黑,眼睛又该闭了,一天又一天周而复始。

在阿惠看来,拥有马群和旷野,是像孟克这样的牧民最大的财富。在零下23℃的天气中,她裹着出发前在拼多多上下单到酒店的羽绒衣,体验着上海与内蒙古地域之间那些不同的人文,也感受着因互联网打破空间,制造的片刻欢愉。

随着电商的发展,现在阿惠喜欢把一些必要东西直接邮寄到出行目的地。物流的便捷,让阿惠即使身处在不同城市,也能找到日常生活的影子。而这次在乌珠穆沁草原,她仍然享受着电商发展所带来的生活便利。


孟克为筹备比赛,从拼多多上购买了赛马装备。

相较于一直生活在“包邮区”的阿惠,近些年孟克在线上购物方面,则有着更深感知。在江浙沪包邮的近十年后,2022年内蒙古逐渐成为“包邮区”。也就是从那时起,在拼多多上购买东西时,孟克就很少看到“偏远地区除外”的声明。

为了让偏远地区享受到包邮服务,2022年,拼多多首创中转集运模式,在中转仓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运营商,统一发货至内蒙古。如此一来,内蒙古地区快递不包邮就成为了历史。之后,为了让快递进村、进牧场,2023年,拼多多推行免费包邮送货进村服务。许多地方的牧民不再需要驱车数十里,到镇上或县里取货,每天回家顺路就能取到快递包裹,生活的便利性大幅提升。2024年9月,拼多多针对偏远地区中转订单推出物流中转费减免优惠。

孟克养了一百多匹马,需要很多马具、马衣、马药。原来内蒙古不包邮,运费则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很多时候急用一些小东西,运费比商品本身还贵。而现在他都在拼多多上购买,不仅实惠,还能包邮,能送到牧区旁边的代收点,不耽误他干活。

生活的旷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解

在2025年到来之前,孟克在拼多多上给小侄子买了一辆滑板车,作为新年礼物。

过去孟克对胜利有一种执念,认为只有好名次才更好。但现在他知道,更好可以是细微的,是向左的,也可能是向右的。生活本该就有很多选择,就如同拼多多引领的电商西进也让蒙古族人享受更多选择,让物件从千里之外飞来,填充他们琐碎的日子。

很多生活在包邮区的人,也许不会想到,物流政策会将生活在同一时空里的人群,硬生生分割出两种体验。而生活在内蒙古的人,过去也从未预料到,仅仅通过两年多的时间,因为西进的电商,甩掉了“偏远”的帽子,实现了包邮自由,帮助更多好物突破地理阻隔,自由流通。

与世界有更好的连接,找到日常小小的欢愉。现在在乌珠穆沁草原的旷野中,孟克一家人通过电商平台,也能下单到来自零上30℃远方的榴莲。


网购的便捷,让热带水果也来到了孟克的家中。

对于孟克来说,促进供应链下游快递物流在偏远地区的延伸,能让他和家人们与城市用户一样,便捷地获得广泛的商品选择,共享电商平台高质量发展的硕果。对于拼多多上的平台商家来说,偏远地区消费者的购物热情正成为他们探索新市场、洞察用户喜好的宝贵资源。

商家意外地发现,原来内蒙古的消费者竟也对榴莲情有独钟。随着中转费减免等系列政策利好加速释放,更多商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跃跃欲试,准备或者已经前往这个尚未与内地完全接轨的西域大市场,大展拳脚。

拼多多发布的《2025年夜饭报告》显示,甘肃、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消费者正快速融入“水饺圈”,水饺增幅明显,同比增长300%;西部地区消费者也爱炒货,美国进口开心果最受欢迎,订单量同比增长197%;东部、东南沿海的海参、鲍鱼干货走上了西部地区消费者的餐桌,销量较去年同比增长183%。同时,西部地区的优质羊肉加快“东出”,甘肃、内蒙古、宁夏等产区的羊肉销量均翻倍增长。

在拼多多看来,不管出山,还是进村,物流成本高企一直是行业痛点,而直击这一痛点是希望能够撬动生态中的更多商家加入到偏远地区的市场与消费振兴当中,从而增加商品流通、激发市场活力。

当平台、商家乃至整个生态形成合力,美好的改变正在发生。

站在乌珠穆沁草原中,看着茫茫无际的夜色,听着四面八方吹来的风,孟克说如果有机会,想骑马奔赴新疆参加当地的比赛。当看到孟克、他的女儿们和额力布格在旷野中策马扬鞭,这一刻我们深信:当每个人将自己的方寸之地变得更好时,世界就会变好。


孟克和他的小侄子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

作者:拼多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