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茜 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中方参会学者、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观点速览

  年度安全报告内容体现欧洲看待世界的眼光"正趋理性";

  慕安会报告"情绪化表达"减少,体现欧洲希望"放下幻想";

  有关美国"埋葬"外交政策共识的表述体现欧洲对美冷静认知;

  欧洲要实现"战略自主"需心理与思想先"独立自主"。

  当地时间2月14日至16日,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将在德国举行。2月10日,慕尼黑安全会议发布了其年度论坛报告《慕尼黑安全报告》。

  今年的报告以"多极化"(Multipolarization)为主题。


2025《慕尼黑安全报告》 图自慕安会官网

  报告认为,世界是否已经实现多极化,或者是否会达成多极化仍存在争议,但世界正处于"多极化进程"则是事实。此外,与2024年的报告相比,今年的报告体例和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再以地区划分章节,而改为直接以国别划分章节。

  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中方参会学者、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肖茜接受总台记者专访,解读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

  肖茜:报告主题和结构体现作者对国际格局变化现状和趋势的理解

  首先就是认为国际秩序的单极特征还是存在。报告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说在军事上,美国仍然占全球名义国防开支近40%,而且它还在全球有50多个国家拥有至少128个海外军事基地。另外也提到美元还是全球主导货币。在这样的一个分析的背景下,报告认为国际秩序的单极特征还是存在。

  同时第二点,报告也提出,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在不断的缩小。

  第三点,报告比较强调的一点,就是多极世界正在逐步凸显。它提到巴西、法国、德国、印度、日本,甚至俄罗斯,都被视为重要的全球大国。同时认为,随着金砖国家的不断扩员,金砖国家占全球贸易的40%,原油产量和出口也占全球的40%。

  报告用这些数据、这些案例,以及政要和学者的观点,体现了报告的起草者的冷静观察和分析。


2024年《慕尼黑安全报告》 图自慕安会官网

  回顾去年,2024年的《慕尼黑安全报告》以"双输?"(lose-lose?)作为标题关键词,报告认为,后冷战时代关于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乐观主义已经消散,世界面临陷入"双输"局面的风险。

  肖茜:慕安会报告"情绪化表达"减少,体现欧洲希望"放下幻想"

  今年它的题目是多极化,跟几年前相比,它没有那么情绪化的感觉。可以说它是一种放下情绪直面现实的态度。

  比如2021年,它的报告的主题是"西方缺失",2022年是"放下无助",2023年是"重塑愿景",去年是"双输",还打了一个问号,都有一种西方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在里面。

  但是这一次,这个多极化更多的是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一种描述和分析,语言也更加的平实。

  可以说欧洲,特别是这个德国的精英在面临当前的这样的国际形势,它有一种放下幻想、寻求自主的意愿。但是在实现自主之前,需要首先对这个世界有冷静全面的分析。


2025《慕尼黑安全报告》截图

  慕尼黑安全会议始创于1963年,其前身是以"跨大西洋关系",即美欧关系为重点议题的"国际防务大会"。不过,今年的《慕尼黑安全报告》直言,特朗普赢得第二个总统任期,"埋葬"了美国国内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外交政策共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认为,冷战后美国建立的国际秩序是一笔"糟糕的交易"。因此,美国可能会放弃其作为欧洲安全保障者的历史角色。

  肖茜:欧洲对"跨大西洋关系"的认知趋于冷静、理性

  这个报告中也对美国政策已经开始的调整进行了分析和预判,包括特朗普政府对北约和乌克兰的安全承诺会降低,对多边机构的参与会减少,只有在美国的狭义的利益受到威胁时。才会更有选择性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

  相应的,欧方的应对。就在不久前,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主席霍伊斯根接受了德国媒体的采访,其实他代表了当前欧洲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欧洲只有团结一致,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并增加对防御能力的投入,才能有效应对民粹主义的崛起以及来自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外交策略。

  这是欧洲很多知识精英的看法,再一次将战略自主提上日程。霍伊斯根还引用了默克尔2017年说的话,就是欧洲人必须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能总是依靠美国来解决欧洲的问题。

  欧洲人意识到必须再次去适应世界,用埋葬这个词,体现了欧洲对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有着冷静的认识。


2025《慕尼黑安全报告》

  而关于欧洲自身,今年的《慕尼黑安全报告》认为,俄乌冲突以及多个欧洲国家民族和民粹主义的兴起,让欧盟面临挑战。

  同时,特朗普重返白宫则会加剧这些挑战,这也再次引发关于欧盟是否需要、以及能否实现战略自主的讨论。

  肖茜:欧洲想要"战略自主",需心理与思想先"独立自主"

  现在欧洲正在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具挑战性的地缘政治局势,报告提到了三重危机

  第一个是俄乌冲突摧毁了欧洲的合作安全的架构。第二个是在经济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日益武器化,威胁着欧盟整体的经济模式。第三个是欧洲的所谓的自由民主的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包括内部的极端主义,极右的势力。同时还特别指出,美国新政府已经暗示会减少对欧洲大陆的安全援助,会迫使欧洲承担更多的遏制俄罗斯和支持乌克兰的负担。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会做什么样的战略选择呢?他们将继续增加安全投入,同时努力实现贸易关系的多元化,而且强调是要针对全球南方国家。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的慕安会一直在不断的去关注和拉拢全球南方国家。

  同时在跨大西洋关系这个问题上,特朗普的下一步走向将决定欧盟考虑是不是要重新思考与美国的关系,是否要完全脱离美国的束缚成为"独立的一极"。欧洲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甚至用了"赫拉克勒斯式的任务"做比喻,说明这个任务非常的艰巨。欧洲还是认为,推动战略自主是因为要应对美国。

  所以,我觉得欧洲要实现战略自主,需要心理和思想上的独立自主。

  记者|汪一鸣 陈濛

  签审|邹浩宇

  监制|关娟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