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毛主席,我中国人自然是无比崇敬的。没有他,就没有新中国。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4万万同胞迎来新的生活,即便纵观全世界,依然是史无前例之举!
可在岁月面前,众生平等,伟人也与常人无异。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与世长辞。陪伴毛主席度过人生最后六年的,正是张玉凤。
这个平平无奇的张玉凤,是如何能成为毛主席的贴身秘书呢?晚年的毛主席又有什么故事呢?
1944年,新中国尚未成立,张玉凤出生于黑龙江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
这可不是老马的“普通家庭”,这是真的普通家庭,普通到甚至读不起书吃不饱饭,以现在的目光来看,应该称之为“贫困家庭”。
然而彼时的社会动荡,似张玉凤家庭的难以计数。所以以当时来说,这就是普通家庭。
由于读不起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玉凤年仅14岁就出来找工作赚钱养家了。
但是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再加上社会环境并不是很好,张玉凤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
1958年的某一天,张玉凤听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铁路局正在招收一批乘车服务员。
张玉凤抱着尝试的心态递交了报名表。经过一番面试和政治背景核查之后,张玉凤接到了录取通知书。
张玉凤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铁路乘车员。
但是张玉凤的好运还在持续,在她当乘务员期间,因为细心耐心勤奋肯干的态度,深得彼时领导的重视。
乘车员没干多久,张玉凤就被调往铁道部专运处,成为了毛主席专列乘车员。
虽然同是乘车员,普通列出乘车员和毛主席乘车员区别有多大不需多说。
此时的张玉凤,自然是又惊又喜。
喜的是能为国家主席服务,能亲眼见到毛主席,这是多么巨大的荣耀。不夸张地说,在当时,毛主席就是人民心中的“神”!
惊的也是因为毛主席,毕竟是毛主席,光是听着已经有山大的压力,更别说还要亲手服务接待。张玉凤深怕自己做不好本职工作,让毛主席失望。
然而这一切,并不由得张玉凤自己选择。
好在这一切,也不由得张玉凤自己选择。
就这样,1966年6月,22岁的张玉凤正式成为毛主席专列乘车员,专门为毛主席服务。
张玉凤本以为自己会就这样度过一生,却不知,更意想不到的事还在后头……
能成为毛泽东专列乘车员,张玉凤自知已经非常幸运,所以她狠狠地扼住幸运女神的喉咙,不让幸运女神偷跑掉。
她每天都非常努力地工作,车厢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当然也多次与毛主席有过接触。
果然幸运女神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可能是被张玉凤扼得喘不过气,她给出了回报。
1970年7月的某一天,26岁的张玉凤日常在毛主席专列上打扫车厢,列车长跑来找到张玉凤,说主席身边工作人员不够,现在调她去北京中南海毛泽东身边工作。
张玉凤对毛主席十分尊敬,可当真要去到他身边工作时,内心还是不可避免的十分忐忑……
随后,张玉凤就跟着领导来到中南海。就是在这里,她陪毛主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6年。
和人们心中红光满面,眼神锐利的伟岸形象不同。
1970的毛主席,已经是77岁的高龄。多年以来忙于国事,实际上毛主席身心备受煎熬,头发也已经花白,皮肤已经松弛,面容更是苍白憔悴,像是干枯的河流渐渐露出河底的淤泥,老态已经是很明显了。
张玉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毛主席身边,成为了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等各方面。
说白了,就是任何人任何事,不管是中央领导,还是亲朋好友,不管是国家大计,还是私人探访,想见毛主席都必须经过张玉凤。
1971年开春时节,毛主席患上感冒。
但是他并不在意,不在意感冒这种小病,也不在意医生的嘱咐。毕竟是说过“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的人,没有人比我更懂我的身体。
毛主席相信自己的身体,坚持不吃药,而且继续抽烟。最后,小感冒引起支气管炎,进而演变成肺炎……
幸好有张玉凤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位倔强的老人。渐渐地,主席身体开始好转。
人老了以后,其实除了身体之外,精神上情感上也会变得脆弱。
张玉凤的出现,不仅担起了照顾毛主席生活起居的重担,也同时填补了毛主席老去之后情感上的某些空缺。
她是一个待事待物都极其细心且认真的人,毛主席很喜欢她,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
在主席的晚年,张玉凤就像是毛主席的一根拐杖一样,不可或缺。
据毛主席的护士孟锦云回忆:
自己是除了张玉凤以外,唯一一个可以自由出入毛主席房间的人。
1975年,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自己来到毛泽东身边的第四个月,一直对人热情的毛主席突然变得冷漠起来。
孟锦云很郁闷,不清楚自己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或者做错了,但是又不敢直接问毛主席。
当你想要了解一个人,但是又不能直接问这个人时会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就是找他身边的人打听一下。
所以,孟锦云向毛主席的生活秘书张玉凤询问。之后才明白,原来毛主席的态度改变,是由于自己的莽撞行为吓到了毛主席所致。
毛主席晚年常常待在房间里,房间自然是十分安静雅致的,但是孟锦云进房间时却总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常常很突然地出现在他面前。
虽说毛主席是从刀山火海走出来的人,风风雨雨什么都见过,但是他也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了。
对他来说,孟锦云总是像个白色幽灵一样,莫名其妙突然就出现了。
一次两次还无所谓,但总是这样,任谁都不会太开心的。年轻人都受不了,更何况80岁的老人,心脏就更经不起这一惊一乍的了。
于是张玉凤告诉小孟,以后进房间时要先发出点声音,比如咳嗽一声,或者走路大声一点,好让老人有个心理准备。
孟锦云的问题,就这么迎刃而解。
当然,在一起生活久了,闹别扭也是正常,即使是张玉凤与毛主席。
并且,两人不止一次吵架……
1974年的某一天,孟锦云像往常一样来给毛主席送药。
走到房间门口时,孟锦云听到里面传出吵架的声音。
不用多说,世界上敢跟毛主席顶撞的只有一个人,孟锦云用脚指头想都知道——张玉凤。
孟锦云也没有觉得多意外,出任主席护士这段时间,她就不止一次听过张玉凤与毛主席吵架。
她早就接受了这样的情况,甚至还能在心底偷笑两声。
但是她还没来得及偷笑,接下来听见的吵架的内容,还是让她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这一次好像跟以往有所不同了。
毛主席大声说:“你给我走!”
听得出来,毛主席是用了很多力气来说这句话的,因为身体虚弱,平时说话都是细声细气,话音极小,这么大声地说话是很少见的事情。
而张玉凤生气的吼声随后也传了出来:“走就走,谁不让走谁是小狗!”
紧接着,张玉凤怒气冲冲推门而去。
她的脾气是真的超级倔,收拾衣服之后直接离开中南海回东北老家去了。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毛主席对他们很少说重话,更别提发脾气了。
这次如此生气,很大原因也是毛主席真把张玉凤当亲人一样看待。
其实很能理解,晚年的毛主席是很孤独的,子女们早已有了各自的家庭各自的生活,因某些原因,他们没有办法常来看望毛主席。
比如女儿李敏,在毛主席病危的时候,她只有跟毛主席见面三次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对于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张玉凤,在毛主席心中是格外重要的人,也格外亲近,把她视为家人的存在也是必然的。
张玉凤离开中南海后,在家中呆了二十几天。说不难过是假的,她难以接受被毛主席辞退的事实。
更重要的是离开了毛主席,她失去了方向,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去干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些什么。
说不后悔也是假的,张玉凤心里肯定也放不下这位老人。
不过,其实毛主席并没有辞退张玉凤。
毛主席这边考虑到张玉凤照顾自己,是十分辛苦的事情,不好好休息怎么好好照顾自己呢。
正好就借此机会,给张玉凤放了一个月假,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这些张玉凤当然是没想到的,好在也不用她想,不用多久她自然就知道了。
一个月之后,毛主席派出专车,张玉凤在家里接到来自中南海的电话。
“你在家等着,车在路上,去接你。”
就这样,张玉凤回到她念念不忘的中南海,回到了她的轨道,回到了主席的身边。
主席看见张玉凤回来了,笑了起来说:“你呀,办事认真负责,工作尽职,不愧是张飞的后代,一触即跳。”
也对孟锦云说:“我脾气不好,她脾气更不好,还骂我是狗呢!”
经过这次风波之后,张玉凤对毛主席有又深一层次的感情,更加对他尊敬了。
岁月静好,日月轮转。
时间来到1976年,转眼之间,张玉凤已经来到毛主席身边六个年头了,这也是毛主席人生的最后一年。
当然,彼时的毛主席与张玉凤并不知道这个结果。
但是一切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发生着……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周恩来总理在北京病逝,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了毛主席。
毛主席与周恩来总理数十年同舟共济,一起走过风风雨雨,是毛主席的最佳助手,最亲密无间的搭档。
周总理的离世,对毛主席来说,是一个很大很沉重的打击。
张玉凤晚年回忆,周恩来逝世后,毛泽东悲伤至极,身体情况大为不妙,严重到两条腿走不了路。
张玉凤对总理同样充满敬意,她跟大部分人一样,也希望毛主席能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
1976年1月15日下午,周恩来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
眼看着追悼会即将开始,而毛主席并没有起身出门的意思。
张玉凤忍不住问毛主席:“主席,人民大会堂那边,周总理追悼会就要开始了,要参加吗?”
彼时重病缠身的毛主席,缓慢地举起一只手拍拍腿,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他轻轻地说:“玉凤啊,我也已经走不动了。”
听了这句话,再看瘫坐在椅子上的毛主席,张玉凤的眼泪夺眶而出。
她很自责,不该问这个问题啊,到底还是年轻,一时没考虑周全啊!
同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享年83岁。
那颗伟大的心脏停止跳动,毛主席告别了为之奋斗一生的祖国,告别了永远热爱他的人民。
但是祖国记住了他,人民也记住了他!
纵然时光无情,即使千百年后,历史也将铭记他!
离开毛主席之后,生活还得继续。虽然这对张玉凤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那可是工作了六年的中南海,那可是最敬爱的毛主席啊!
但是活着的人,总得向前看……
毛主席的生活秘书张玉凤离开中南海之后,被安排在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
但是思来想去之后,张玉凤还是决定回到最初的位置,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也就是回到铁道部。
于是她向领导提出请求,希望调到铁道部。
虽然有些不符合章程,但这可是张玉凤,这点要求领导怎么忍心拒绝?
就这样,张玉凤如愿以偿,重新回到铁道部。成了铁道部的一名普通干部,一直工作到退休。
退休之后,张玉凤也没有闲着,她参加了一个书法班,专门学习书法。一周去几次,风雨无阻。
说起为什么学书法,张玉凤说:“学习写字,就是因为喜欢呀!”
“记得刚到毛主席身边的时候,看到毛主席的字写得龙飞凤舞的,写得那么好,心里敬佩啊,也想学习学习。”
张玉凤还记得她刚刚学习写字时的情景:
“刚学写字不懂呀,觉得草书龙飞凤舞,好潇洒豪迈,气势无双,自己找来字帖看,学着练。主席看见我学写字,很是开心,他哈哈大笑:‘还没学会走路呢,就想飞了?这样是不行的。’他老人家专门给我写下一句话:写字要先齐整,再奇怪,再齐整——这才是练字之法则。”
时至今日,张玉凤依然记着这番话。
“要规规矩矩先写楷体开始,写好了才可以变化,才可以随心所欲,写出草书,但是人生到最后,又得归到齐齐整整上去。”
人生本该如此,传奇也不会落幕!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共产党领袖毛主席,整整100年,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