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驾驶,很少有人把它与比亚迪联系起来,一来比亚迪的车型众多,这一能力的普及深度参差不齐。
二来比亚迪在智驾领域的投入在世人看来也没有新势力品牌那么的大,而更多购买比亚迪汽车的用户还是凭借口碑与销量。
但这一切,随着开年的一场比亚迪全民智驾发布会而终结。
比亚迪在其全系车型都添上了智驾能力,这一曾经在高端车型上才配置的功能如今在7.88万元的海鸥上同样享有,这不得不让人们感叹,在价格卷到底之后,产品的价值成为了伯仲之间的新砝码。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比达21%,死亡率高达83%。智驾技术可实时监测路况,精准规避潜在危险,大幅降低驾驶疲劳所带来的风险,提升驾驶安全。
而当下的汽车市场,配有智驾的车型多数要在20万元左右,较高的价格让绝大部分用户无缘智驾。
因此,在王传福看来“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 ,比亚迪将高阶智驾引入全系车型,意在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推动中国汽车行业高阶智驾技术的普及应用,这也正是行业常说“科技平权”的具体体现。
比亚迪智驾技术名为天神之眼,从技术方案上又分为三个版本,分为天神之眼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天神之眼 B-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天神之眼 C-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
在硬件方面,天神之眼A方案拥有3颗激光雷达,2颗Orin-X芯片,算力达到了600TOPS,与当下高阶智驾配置相当,主要应用在仰望品牌的车型上。
天神之眼B方案,拥有1颗激光雷达,1颗Orin-X芯片,算力为300TOPS,符合主流智驾配置并拥有城区NOA能力,应用在腾势及比亚迪品牌车型上。
天神之眼C方案,采用5R12V12U配置的纯视觉方案,包括: 5个毫米波雷达、12个高清摄像头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搭配比亚迪自研100TOPS算力平台或英伟达Orin-N,应用在比亚迪品牌车型上。
在本次智驾发布会上,比亚迪把更多的篇幅留给了天神之眼C方案,因为这也是未来普及度最高,拥有用户群体最庞大的智驾技术方案。
前面说过,天神之眼C方案无激光雷达,感知硬件为毫米波雷达及摄像头。通常这种方案的前视摄像头采用1-2颗,而比亚迪采用了3颗,其在2颗广角摄像头基础上增加了1颗长焦镜头,并称之为“二郎神”前视三目。
三目的优势在于细分覆盖角度,三颗摄像头分别覆盖28°、52°、120°视角,实现多焦段无死角感知。结合毫米波雷达对雨雾天气的补偿,其测距精度达到1cm级别,优于市面双目方案。
期间,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杨冬生直言:“这套系统让车辆如同拥有“二郎神”的天眼,既能远观千米路况,又能近察厘米级障碍。”
目前,天神之眼C方案可实现三项主要能力:
1.高快领航,针对高速和城市快速道路可按照导航规划的路径,完成上/下匝道、车道保持、巡航驾驶、自主换道、避开/绕行部分障碍物等。
2.全场景泊车,除常规自动泊车外,支持50米内遥控泊车和跨楼层代客泊车,复杂车位识别率提升40%。
3.记忆领航,适用于上下班通勤等高频路线,可完成红绿灯启停(后期OTA推送)、复杂路口通行、自动超车等功能。
此外,天神之眼C在AEB的表现上也颇为亮眼,可实现100km/h下稳定刹停,未来还会逐步释放120和140km/h时速的AEB能力。
基于以上能力的背后,是比亚迪拥有海量用户数据的自身优势。超过440万台搭载L2及以上驾驶辅助的车辆,智驾行驶里程37亿+,AEB触发次数277万+...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构建起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
同时,比亚迪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研发工程师团队,研发人员超11万名,其中智驾工程师共5000多名,可实现软硬件全栈自研,依托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比亚迪可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智驾普及。
在本次智驾发布会上,比亚迪还宣布了其技术底层架构“璇玑架构”已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
实现自研大模型和DeepSeek的深度融合,为车端Al云端AI双循环赋能,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提升比亚迪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璇玑架构”的构成,简单来说由一脑、两端、三网、四链组成:
一脑,即中央大脑,是智能汽车的最强大脑,参与和主导一切感知、决策、执行;
两端,即车端AI和云端AI,两端实时协同部署,让智电融合具备超强迭代和成长速度;三网,即车联网、5G网、卫星网,
三网融合,可以极大拓展智能汽车的连接半径;
四链,即传感链、控制链、数据链、机械链,四链深度贯通,实现灵活感知、精准控制、协同执行,让整车可以做到颠覆性的功能突破和体验提升。
在2025年的今天,“全民智驾”依然是一件难以逾越的技术畅想,受限于高成本及复杂场景,入门经济型汽车依旧与智能驾驶无缘,这也直接影响到这一技术难以下沉到主流市场。
比亚迪的智驾发布则扭转了这一态势。在基于大规模销量的支撑与技术普及之上,以差异化智驾方案去反哺各阶层市场并形成竞争力,这与新势力品牌突出智驾技术领先与成本控制上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路线。
此外,得益于年销400余万台的规模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边际效应降低,其智驾成本被进一步摊薄,低价普及成为了可能。
另一方面,超440万台L2+车辆数据,形成了庞大的车云数据库,这一丰富的数据资源为算法迭代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种智驾规模化的普及,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全面的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也为整个汽车行业树立了全新的技术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