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向中国通报情况,中方对瓦罕走廊一字不提。
据塔利班透露的消息,阿临时政府代理公共工程部长阿洪德会见了中国驻阿大使赵星,向中国通报了塔利班推进瓦罕走廊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称该部门已经完成相关的项目勘测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项目设计。
【阿临时政府代理公共工程部长阿洪德会见了中国驻阿大使赵星】
阿洪德没有说明相关项目的具体内容,但综合瓦罕走廊的实际地形情况,阿富汗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以及塔利班在前朝基础上完成了瓦罕走廊内一条新公路初步建设的实际情况。
阿洪德所说的项目应该就是对现有公路进行升级,同时在沿线建设加油站、检查站等设施。
塔利班现在不仅积极推进瓦罕走廊内的基建工作,还主动向中国通报建设情况,本质上是要以这种方式,向中国展现自身在解决瓦罕走廊自然条件较差、基建不足,暂时不适合通行等相关问题上的诚意,争取以这种方式,推动中国改变立场,实现中阿之间的直接连通。
【瓦罕走廊建设是中阿此轮沟通的重点】
在通报瓦罕走廊内基建情况后,阿洪德还向中方重申了,塔利班当局已做好充足准备,推进联通乌兹别克斯坦与巴基斯坦的横贯阿富汗铁路建设,希望以此向中国证明,塔利班愿意进一步发挥阿富汗的交通枢纽作用。
与塔利班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外交部的新闻稿中,没有提到瓦罕走廊与横贯阿富汗铁路这两个具体项目,赵星大使只是重申了,中国愿意同阿富汗加强基础设施、交通等领域合作,这也是中国在中阿合作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中国在瓦罕走廊的问题上继续保持谨慎,主要是因为在中国看来,阿富汗内部的隐患仍旧存在,相比开放瓦罕走廊的经济收益,中国更加重视此事背后的安全风险问题。
【塔利班在瓦罕走廊的公路建设工作,但不足以推动中国开放通道】
国际社会现在的普遍共识是,诸多恐怖组织仍旧在阿富汗境内活跃,且这些组织相互勾连,在多个方向上配合行动,已然对地区和国际安全构成了威胁。
而且,自身特殊的发展历程,导致塔利班内部一直没能在反恐问题上达成一致,只能进行选择性反恐,尝试打击威胁其统治的“伊斯兰国”等组织,对巴基斯坦塔利班等组织的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便造成了巴塔等组织能够以阿富汗为基地,向巴基斯坦、伊朗等方向渗透,频繁发起恐怖袭击。
【阿富汗的安全风险外溢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一旦中国开放瓦罕走廊,必然会有更多恐怖分子尝试通过这一走廊,向中国境内渗透,这无疑会增加中国的边境防卫与境内反恐压力。
阿洪德会见赵星大使几天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一次安理会会议上点名阿富汗,要求塔利班采取可视、可核查行动,消灭所有在阿境内活动的恐怖组织,算是又一次向塔利班提出了明确的反恐要求,明确了瓦罕走廊开通的一个关键前提条件。
除了恐怖主义势力这一主要问题,中国现在拒绝开放瓦罕走廊,可能也考虑到了塔利班内部的矛盾。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塔利班已然成为一个带有“大篷车”特性的组织,其内部可谓是派系林立。在美军撤出阿富汗前,这些派系还能够做到劲往一处使,但在塔利班掌控阿富汗全境,开始分蛋糕后,各派系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
【塔利班内部一直派系林立】
作为第三代领导人的阿洪扎达,现在一面尝试平衡各派系的纷争,一面尝试削弱部分实力派的力量,提升自身对于局势的掌控力。这就又引发了阿洪扎达与内政部长哈卡尼等人的矛盾。
而且,内部的纷争导致塔利班无法真正在阿富汗建立一个代表所有民族和政治派系的包容性政府。塔吉克族等少数族裔与作为塔利班基本盘的普什图人之间仍旧矛盾重重,为反塔利班势力的活动提供了土壤。
一旦未来塔利班内部的派系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导致了阿富汗内部的各类矛盾的总爆发,不仅塔利班有可能陷入分裂,阿富汗也有可能重新陷入战火。
在塔利班真正解决内部问题之前,中国不太可能同意开放瓦罕走廊
所以说,中国在开放瓦罕走廊一事上的谨慎态度,折射出的是中国对阿富汗安全局势与恐怖主义外溢风险的深刻担忧。
相比在基建问题上不断释放合作信号,塔利班的首要任务,还是要有效解决内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兑现自身作出的反恐承诺,早日让国际社会对其治理能力产生充分信任。
唯有如此,瓦罕走廊才有可能从地理通道转化为连接中阿两国的信任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