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春2月12日电 据吉林省民政厅网站消息,近日,吉林省民政厅印发了《2025年全省民政工作要点》。2025年全省民政工作将着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加快推动吉林民政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建设。


多维度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新时代“银龄行动”,打造“银龄吉行”品牌。组织开展养老产业博览会、旅居养老推介对接等活动,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提高高龄老年人生活津贴标准,做好发放工作。推进吉林市、延边州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试点。

要点提及,年度新增失智照护床位不少于500张。支持公办养老机构维修改造及设施完善,鼓励各地积极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做好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集中照护服务工作,确保6月底前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愿住尽住。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联合人社部门开展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培训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关于建立养老(孤残儿童)护理员奖励制度的指导意见》。

继续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全省新建改建合作助老餐厅和助餐点1000个,实现乡镇、城市社区全覆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助老餐厅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十五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建设,年底前不少于60%街道建有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强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工作,实现独居、失能、高龄等8类人员信息采集率和月巡访率两个100%。完成7000户以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健全县、乡、村衔接顺畅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县乡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完善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持续推进农村养老大院(互助站点)建设,完善农村养老大院助餐及其他服务功能。探索推进加强边境地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逐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构建全面社会救助网 聚焦弱势群体保障

制定《吉林省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暂行)》,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推动低保扩围增效和发展型救助帮扶,加快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继续提升保障标准,确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辅具租赁服务和困难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

健全低收入人口监测平台,整合社会救助经办服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等系统,实现预警信息的接收、下发和推送相关部门,以及核实处置结果上报、各部门核实处置结果反馈等功能,形成闭环运行机制。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推动社会救助政策向低收入群体延伸。

实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做好孤儿助学助医工作。强化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高标准完成辽源、四平等地儿童福利院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进一步提高省孤儿职业学校教学和综合保障水平。加强收养业务建设,依法办理收养登记,落实孤残儿童回归家庭政策。进一步推广和深化“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工作模式,抓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国家试点、儿童福利工作省级培训和督导活动等项目落实。继续推进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精准关爱帮扶行动。


(以上均为资料图片)

优化殡葬、婚姻、救助服务

持续深入推进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推动修订《吉林省殡葬管理办法》,制定殡葬服务收费指导性意见,细化国家关于涉遗体、骨灰处置和网络祭扫平台等管理办法的落实措施。研究出台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推广辽源市绿色节俭安葬模式。

加强信息化建设,启用新版婚姻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推进纸质档案电子化进度,实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推广长春市朝阳区、二道区经验做法,推进婚姻登记机构增点扩面进商圈、进景点,打造“婚登+”产业融合新模式,积极发展甜蜜经济。

继续深化国家和省级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适时推广长春科技赋能街面巡查做法。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开展“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大力宣传救助管理政策,加强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群众的基本权益保障和维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