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这个政府效率部的确有效率,只用了短短两周时间,就对美国国际开发署、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裁员行动。

马斯克这次不仅“断粮”还“端窝”。

一下子,2.1万名美国特工就这么火速的失业了。

现在,这帮最能煽风点火的人都聚在白宫外举牌抗议。

一辈子都在谋算着怎么让别人举牌抗议,现在也轮到他们自己举牌了,真是“报应不爽”。

随着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停摆,越来越多的内部交易丑闻被曝光。

据悉,USAID多年来向全球多个国家的媒体输送巨额资金,共30个国家6,200名记者、707家新闻机构以及279个民间社会组织。

光是给《纽约时报》的钱就有5000万美元,BBC每年更是能拿到超过1.7亿美元。

这么多钱当然不是白拿的,拿了钱的媒体就需要配合美国政府,对他们看不顺眼的竞争对手进行“舆论攻击”,中国是最大受害者。

《纽约时报》如果发表针对中国的特定文章,最低可从USAID获得7万美元,甚至可能高达100万美元的补助,而美联社某篇文章曾获高达1950万美元的稿费。

不过这帮媒体现在赚不到这比钱了,马斯克不仅“断粮”还把“窝也端”了,接下来,有不少靠着这个资金链存活的“独立自由媒体”面临倒闭了

在纽约,由美国资助的数十名俄罗斯记者告诉《金融时报》,他们最早下周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住房和生活来源。

在白俄罗斯,也有至少6家所谓“独立媒体”完全失去了资金来源。

这一切让人不得不感慨,原来“独立媒体”的生存也如此艰难,一朝“断粮”,便如风中残烛。

有趣的是,在马斯克的曝光中,尽管明确提到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伊朗、古巴等国是美国资助的重点对象,但关于中国的具体细节似乎被刻意隐去。

关于美国国际开发署在中国资助“异见媒体”的情况,只字未提。

不过,他们提到了一个乌龙事件:在给中情局发邮件时,忘记加密,很可能导致泄密。

这似乎是在暗示什么,但最终关于美国在中国资助的媒体和人士的具体信息并没有被公开。

不论如何,这次马斯克的“断粮”行动,对全球范围内的“独立媒体”以及“异见媒体”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创。

那些一直在背后操作的人,如今面临着被彻底揭露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要思考,所谓的“独立”和“自由”究竟是怎样被塑造的?在巨额资金的背后,媒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又在哪里?

估计没多久,那些深受其害的国家都将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清查。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全球各大“非公益机构”哀鸿遍野,“独立媒体”如丧考妣。

其中一个有意思的点是,之前的“中国黑”BBC现在转身就变成“中国粉”了,甚至加班加点地赶制出一个纪录片,以极其粗暴的方式对着中国的制造业一通狂吹乱捧。

那么这个纪录片究竟离谱到什么程度了呢?

从无人机技术到电动车领军企业比亚迪,再到领先全球的AI专利数量,BBC这次似乎换了一副面孔。更有甚者,还将中国的成功归因于其制度优势,强调中国政府的耐心与长期规划。

纪录片中,BBC不仅展示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繁华景象,还称中国在科技领域具备极大的“科技优势”。

即便承认芯片研制是中国的短板,却也将责任推给了美国的全球芯片制裁。这种言辞,几乎是与美西方一贯的对华立场相悖的。

要知道,过去BBC被视作美西方的“反华”急先锋,特别是在涉及中国制度和科技发展的议题上,总是不遗余力地进行批评和抹黑。

2021年,由于多次发表不当言论,中国决定禁止BBC世界新闻频道在国内落地。这一举措在当时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被不少人视为中国对不实报道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

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实在明智,因为没有了美国资金的支持,BBC反而变得更加客观了。

这次事件不仅暴露了BBC的真面目,也让大家看清了所谓“客观中立”的西方媒体实际上不过是政治工具。

马斯克点的这场火,还烧到了台湾。

在维基解密透露,美国国际开发署为全球媒体影响计划提供了高达4.72亿美元的资金,而台湾的一些组织也卷入其中。

这一消息在台湾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台湾知名律师叶庆元就在社交媒体上提出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的“反叛文化运动”是否也从USAID那里拿到了64万美元?

更令人关注的是,被大陆列为“台独”顽固分子的沈伯洋和曹兴诚主导的“黑熊学院”也陷入了风口浪尖。

岛内舆论认为他们是在美国的支持下,才推动“台独”议程的。

这两天,沈伯洋还在台湾大肆宣扬“美国利益优先,台湾要适时跟上”的言论,更是让不少岛内民众愤怒,批评他“舔美卖台”。

有评论人士甚至称他为“台奸”,并怀疑他是美国CIA在台湾的代表。

当然,这件事也为那些过于“迷信”西方媒体的人敲响了警钟。

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这些被标榜“独立”的媒体了,或许他们不过是被被“豢养”的政治工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