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际乒联公布了WTT的赛事新规,称之为历史性的变革,对运动员给予了充分尊重。尤其是奥运冠军的特别条款,将WTT与奥运会之间进行了关联,获得了多方好评,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此前的舆论争议。
不过,从媒体点评来看,无论央视知名乒乓球记者李武军,还是上海媒体,他们对此并不买账,继续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
李武军表示,“让樊振东、陈梦、马龙等人回归赛场,才是一个向好的开始。因此,改革措施的出台远不是完成时,而只是现在进行时。“同时,他认为“改革措施的出台,有些疑问还并未涉及。”他提出了三大疑问,包括强制赋0、罚款条款以及恢复世界排名,再比如运动员建议统一比赛用球、质疑撕胶皮的检查规定等提议也并未给予解答,所以接下来还要看国际乒联怎么去落实,怎么去体现诚意,这才决定最终的效果。
李武军最终总结,改革措施的出台,并不仅仅只是给樊振东、陈梦、马龙等一张参赛门票,更多的则是呼吁乒乓球运动能在公平竞争、良性竞争的环境中健康的发展。由于李武军是在央视新闻中直接播放,所以这就代表了央视对此事的态度。
而作为樊振东效力的上海方面,对此的质疑声更多。东方体育日报发表了评论,题为“警惕WTT以“优化”之名避重就轻。”正文表示,这场“以球员为本”的改革,更像是对舆论压力的仓促回应,而非系统性破局。该媒体认为,商业游戏里,球员从来不是主角,而是筹码。“当WTT将“改革”包装成对球员的恩赐时,我们更需警惕:真正的进步,从不诞生于妥协的夹缝,而是源于对霸权的彻底反抗。”
此外,上海的文汇报也发表评论,题为“修改赛事规定,作出让步的WTT能平息舆论风波吗?”文中对樊振东退出国际排名,引发的这场风波进行了梳理,最终的结论是,“WTT确实做出了一些让步,但此次的优化改革措施,幅度相对较小,效果如何还有待未来验证。
从网友的评论来看,大家更关心的是,为什么WTT一直没有公布2023年以来的财务报表,这可是诸多网友在WTT的社交媒体平台下留言最多的内容。但WTT的社交媒体,近期却屏蔽了财报这个关键词,导致网友们不得不更换了其他形式,但仍然一再要求公布财报。而知名媒体人贺晓龙则表示,财报已经有了,就是不敢公布,因为担心引爆舆论。
其实,无论如何,由樊振东抗争最终导致国际乒联改革,现在应该说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WTT的商业模式到底该如何继续进行,如何保障运动员的利益,如何对外更加透明,而不是捂着盖着,这才是关键之处。接下来,如果樊振东选择回归国乒,世界杯和世乒赛不缺看点了,热度也有了,到时候大家还是否会揪着财报不放,国际乒联还在等待这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