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述:

“好人一生平安”,这句话并非仅仅只是祝愿,也很可能成为现实。近期,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定期参加志愿活动和参与其他善举不仅可以促进心理健康,还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长寿[1]。



原文播报:

由该学院社会和行为科学教授劳拉·库布赞斯基(Laura Kubzansky)所参与的调查团队在采集并研究了来自英国住户纵向调查(UKHLS)的数据(涵盖约48,000名个体)后。通过从2011年至2020年十年间每年进行采样评估,分析了亲社会行为(如捐赠和志愿服务)与疼痛干扰之间的纵向关联。对比统计数据发现,亲社会行为的确可能有助于减轻身体疼痛[2]。



“我们知道,心理健康越好,身体健康就越好。”库布赞斯基教授在去年12月25日发表于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一篇访谈文章中,分享了她的这一看法[3]。

而该学院的另一组研究团队,在调查了来自健康与退休研究(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的12998名参与者后,评估并分析了这些参与者在4-10年间的34项身体指标、健康行为指标以及心理社会福祉指标。研究发现,定期参加志愿服务与较低的死亡风险及老年人更好的身体机能之间存在着联系[4]。

背后故事:

善意行为的健康效益并非偶然。研究人员目前尚不清楚志愿活动和善良行为改善健康的确切机制,但可能涉及多个过程。也有观点认为,这一关联应当与人体压力的缓解有关。



该学院流行病学系教授伊玛库拉塔·德·维沃(Immaculata De Vivo)在12月5日的《哈佛公报》中就讨论了减轻压力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她说:“压力一直被认为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之一”,因为它会缩短端粒——端粒是保护染色体并保持细胞遗传物质完整的DNA结构。



德·维沃总结说:“任何有助于我们放松和缓解压力的良好习惯都可能减缓端粒的磨损。”这些习惯包括锻炼、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以及基于善良、同理心、同情心和其他有助于减轻压力的态度的活动。

小编短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看来,长寿的秘诀很可能就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善意之中。

参考信源:

1.https://hsph.harvard.edu/news/kindness-linked-to-better-physical-health-longevity/↑

2.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037156/↑

3.https://www.npr.org/sections/shots-health-news/2024/12/25/nx-s1-5233123/kindness-heart-brain-mental-health↑

4.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53645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