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晚会,是继春晚后的又一场盛宴,这不,春节刚过没多久,央视又公布了2025年的元宵晚会节目单。
看完这次节目单后,不得不感慨:人情冷暖、江湖地位,在节目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哪吒踩着风火轮冲进元宵夜
央视元宵晚会节目单一出,网友直接炸锅,有人感叹说“我们吒儿和饼饼上大舞台了”,有人调侃道“哪吒那个节目肯定是因为票房高临时加进去的”。
可不是嘛,五位春晚明星返场再战,流量鲜肉与传统戏曲硬核混搭,连票房快破百亿的《哪吒2》剧组都来凑热闹— —这哪是晚会,分明是娱乐圈的“华山论剑”。
最狠的还得数《哪吒之魔童闹海》,一部动画电影杀穿春节档,踩着筋斗云直奔百亿票房,愣是把张艺谋、陈思诚的大片甩出三条街。
如今敖丙和哪吒不闹海了,改和大张伟在舞台上蹦迪,这魔性组合光是想想就让人脚趾抠地……却又莫名期待。
再看那五位返场明星,老戏骨李明启颤巍巍跳开场舞,易烊千玺从春晚舞王变身深情歌手,汪苏泷带着毛晓彤唱小甜歌。
好家伙,央视这是把观众拿捏得死死的,从情怀到流量,从传统到创新,一碗元宵愣是熬出了满汉全席的味儿。
哪吒闹完银幕闹舞台,国漫崛起还是资本狂欢?
《哪吒2》剧组登上元宵晚会,表面看是“国漫之光”的排面,细品却透着行业焦虑。
当敖丙的冰棱特效变成舞台干冰,当“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嘶吼混进大张伟的电子音,这场面像极了资本市场的缩影:票房破百亿又如何?还不是得乖乖给晚会当气氛组。
但话说回来,这波操作确实高明,电影宣发早就卷到“宇宙尽头是晚会”的地步,前有《流浪地球》主创春晚朗诵,现有哪吒组队蹦迪。
估计今晚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是这样的:一边吐槽“电影圈也要搞唱跳rap”,一边又诚实地打开电视,毕竟谁能拒绝看二次元角色和真人明星斗舞?
确实,这么高的票房,怎么能不加入到元宵晚会中?而且还是晚会中的第一个歌曲节目,这种“打破次元壁”的玩法,本质上是用娱乐化手段给文化IP输血,果然,这就是内娱的“人情冷暖、江湖地位”。
只是当哪吒从反叛少年变成晚会吉祥物,那句“去你的鸟命”还喊得出口吗?
返场明星暗藏咖位密码,内娱终究是论资排辈
李明启老师戴着老花镜跳开场舞,雷恪生拄着拐杖唱民谣,想想这画面就温情得让人鼻酸。
但却也暴露了内娱的残酷真相:老艺术家们拼尽最后一口气镇场子,只因新人还撑不起台面。
反观易烊千玺这类“返场专业户”,从春晚到元宵晚会无缝衔接,背后是资本与流量的精准算计— —年轻人要刷脸,平台要热度,观众要养眼,三赢!
易烊千玺至少还有演技,前不久电影《小小的我》中,他的表演有一种实力派演员的感觉。
更微妙的是汪苏泷这类“中生代”,论资历比不过老戏骨,论流量打不过顶流,却能靠《年轮》《一笑倾城》等爆款OST在晚会混个脸熟。
这像极了职场里的中层管理:
上要哄好老板,下要带好团队,最后还得在KPI里杀出血路,敢情元宵晚会哪是节目单,分明是内娱生存指南,同时也暴露了内娱目前的“江湖地位”。
流量明星唱戏,是文化传承还是形式主义?
晚会导演显然深谙“跨界即流量”的财富密码。
一想着刘宇宁有可能顶着古装头套唱歌曲,毛不易要用低音炮和郁可唯合唱,这场面堪比“西装配草鞋”— —新鲜是真新鲜,别扭也是真别扭。
但换个角度看,流量明星唱戏未必是坏事,至少能让追星女孩知道《元夕春意闹》不是奶茶新品,无锡分会场的《相思》也不是某音神曲。
只是怕就怕“形式大于内容”,年轻人只记住了爱豆的戏装扮相,却记不住半句歌词。
说到底,传统文化和流量的结合得像螺蛳粉配酸笋— —闻着冲,吃着香,内核不能丢。
这台元宵晚会早已超越了节日本身,它是国漫野心的试金石,是明星咖位的测温仪,更是传统文化能否拿捏Z时代的摸底考。
当哪吒在舞台上和大张伟击掌,当老戏骨与顶流共享聚光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娱乐,更是一个行业的挣扎与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