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台湾政坛的这场“大罢免”,犹如一场早已设下的棋局,站在局中的民进党,以极大的政治算计和运筹谋略,试图通过一场大规模的“选举消耗战”,将蓝营内的最强战力逐一击垮,拖入泥潭。这不仅是对民意的挑战,更是一场权力博弈的全力出击。从赖清德的新春讲话到“新选罢法”的实施,一切看似为了达成朝野和谐,但背后实则隐藏着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民进党想借着“和谐”之名,行“分化”之实,最大程度上削弱蓝营的选战潜力,为2026年和2028年的选举铺平道路。
在赖清德公开号召朝野和谐的同时,民进党并未停止操盘,反而加大了“大罢免”的力度。五大机构会商的召开,本是一个寻求社会共识、实现对话的平台,但在民进党操控下,已经充斥着浓浓的算计味道。赖清德邀来民意机构负责人韩国瑜参加,似乎是要拉近党内外的关系,平衡政治局面,实则暗藏了另一个战略布局。这场和谐谈话的背后,是为了最大化借力,操控舆论,获取对蓝营的战略性打击,进而引发内部分裂。
大罢免,表面上是为了清理“异己”,可从蓝营的反应来看,显然更多的是一种“消耗战”的战略部署。民进党此番豪赌的关键,正是“蓝营A咖”的沉浮。台中市长卢秀燕、台北市长侯友宜、桃园市长张善政以及台湾民众党主席韩国瑜,这些蓝营中的重量级人物,正成为民进党猎物的目标。纵观当前的政治局势,卢秀燕无疑是蓝营2028年最强候选人之一,而绿营的策略,很显然就是要通过提前消耗蓝营内的“高满意度”人物,来达到“破口压制”的目的。
民进党内部对这一战略的推测并不含糊:通过“新选罢法”的实施,先“杀一儆百”,然后借此为后续的“选战”奠定优势。如果能够成功罢免一位蓝营在地的高满意度民代或地方首长,无疑将极大削弱蓝营的气焰,提前打乱2028年的候选人布局,尤其是在台中、台北等关键战区,民进党可通过“消耗战”的方式,迫使卢秀燕、侯友宜等人过早陷入恶战,消磨其政治资源和选战动能。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赌蓝营是否能经得住如此猛烈的政治攻击,赌2028年的选举局势是否能出现裂痕,赌民进党能否利用这种局势反扑,成功夺回民意的控制权。
然而,蓝营并非坐以待毙,面对民进党这一场大罢免的攻势,蓝营已经开始进行反击。在过去几次成功的“反罢免”战役中,蓝营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以“全党挺一人”的方式,挽救了谢国梁等关键人物,避免了蓝营“内伤”的蔓延。如今,蓝营自然不会让民进党轻松达成消耗战的目标。蓝营内部的反应可以说是极为迅速和果断,党内众多重量级人物的联合发声,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民进党“单点突破”的进攻步伐。
当然,在这个权力斗争的漩涡中,民进党并不会轻易放弃。大罢免行动的本质,不仅仅是对几位蓝营市长或民代的打击,而是要把蓝营整个“铁板一块”的阵营从根本上撕裂。尤其是看准了“卢侯配”或“卢韩配”这类蓝营2028年最有可能形成的强大组合,民进党试图通过提前打击,迫使这些人物陷入政治内耗,避免他们形成强有力的对抗力量。
有分析指出,蓝营历经苦战,尽管暂时未能大幅削减民意支持,但民进党通过消耗战逼迫蓝营内部发生裂痕的目标,已经初步达成。民进党这一策略,目标明确:通过一场看似无关紧要的“大罢免”,提前消耗蓝营的选战资源,给即将到来的2026年和2028年的选举,打下更加有利的基础。如果绿营能够成功夺回民意机构的最大党地位,蓝营的未来前景将变得更加暗淡,2028年蓝营的选战几率将急剧下滑,民进党的胜算则会显著提升。
然而,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潜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政治游戏并非单方面的消耗,民进党此举是否会激起社会民意反感,造成选民对“政治操作”的不满,从而反过来形成反效果,尚未可知。如果蓝营能够团结一致,以坚定的态度面对这场挑战,那么反而能够激发出更多支持者的“反抗”情绪,重新聚集人心,打破民进党的精心布局。
而民进党在大罢免背后,无疑是在打一场没有退路的赌博。这场豪赌不仅仅关系到蓝营人物的政治命运,也关乎民进党是否能在未来的选举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如果这一局面能够顺利达成,民进党将牢牢掌握住台湾政坛的主导权,甚至能够实现2028年的“王者归来”。但若失败,民进党的精心布局将被彻底击破,所引发的社会反弹也将让绿营付出惨痛的代价。
从眼下来看,台中、台北等地的“战局”将成为关键点,随着大罢免行动的持续推进,局势也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对于蓝营而言,如何在这场战争中求得生存与突围,是他们能否成功反击民进党“阴谋”的关键。无论结果如何,台湾政坛的风云变幻,将在这一场赌局中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