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福、元宵拓印、非遗糖画……今天是元宵节,“灵蛇献瑞广吉里,非遗缤纷闹元宵”主题活动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举行。现场,在近400名市民游客与志愿者的共创中,6组年味浓浓的传统新春习俗有了新的时代表达。


观众王艳现场创作了“画蛇添福”。 叶辰亮摄


观众徐皎佼在做拓印。叶辰亮摄

上午9点甫一开馆,家住杨浦区的王艳就赶到馆内参加活动。此前,她通过纪念馆微信公众号的活动预告了解到这场活动后,特地早起倒了两部地铁一部公交赶到这里。喜爱书法的她在“画蛇添福”写福字摊位前驻足良久,看着年轻书法家写出各式各样带蛇的福字,她也按捺不住尝试了一把——把福字左边的示字旁画成小蛇模样,便有了自制版的“画蛇添福”。她感到,“春节”申遗成功后,上海的民俗年俗活动更丰富了,让大人小孩乐在其中。特别是通过新潮的创作,让人们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很有意义。

在元宵拓印摊位,8岁的徐皎佼手执金色的拓包,一阵敲打后,纸上便跃出一碗柿子形的汤圆,寓意事事如意。她觉得,这些胖乎乎的汤圆尤为可爱,比写实的汤圆更符合小朋友的审美。此前她在新年市集活动上体验过拓印,这张特别的元宵拓印她打算带回家后贴在书房里留念,“这样的活动我很喜欢,以后还会参加”。


95后糖画制作者戴宇鹏一上午忙个不停。叶辰亮摄

非遗糖画摊位始终大排长龙,出生于1998年的糖画制作者戴宇鹏一刻不得闲,“一上午做了100多个糖画”。与老一辈制作者不同,戴宇鹏的糖画可谓“有求必应”,市民游客现场“点单”,他制作出大家想要的模样。除了点名最多的蛇形糖画,他还应邀做了好几个其他生肖图案,试了福字糖画,甚至还有孩子们喜欢的凯蒂猫。他感到,传统的非遗技艺在今天要进一步传承发扬,在苦练技艺之外,还需要融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符合现代审美。

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徐雪琛表示,今年是中共四大召开百年,各界对纪念馆的关注度更高了。近年来,纪念馆开展了多场群众活动,社会参与度都很高。今年以来,纪念馆已举办了纪念中共四大召开百年系列活动,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年前开始举办多场迎新春贺新年活动,吸引全年龄段市民游客参与。通过这些传统又新潮的互动体验,纪念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服务群众,努力在新时代成为团结凝聚群众的纽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