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惩治职务犯罪

2024年前11月检察机关起诉2.3万余人

——专访最高检检委会委员、职务犯罪检察厅厅长张晓津



摄影记者:钟心宇

要点提示

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严的主基调,依法惩治职务犯罪。2024年1月至11月,起诉职务犯罪2.3万余人,同比上升33.9%。最高检受理国家监委移送起诉原中管干部45人,指导地方检察机关对42名原中管干部提起公诉。

全国检察机关协同整治重点领域腐败问题,围绕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问题治理,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562份,助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职务犯罪2727人,同比上升1.6倍。依法惩治“靠医吃医”、套取医保资金等腐败犯罪,推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增强群众获得感。

全国检察机关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条。2024年1月至11月,起诉行贿犯罪2772人,同比上升20.2%。

协同做好反腐败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相关工作,截至2024年12月15日,检察机关对12名外逃归案职务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诉,其中“红通人员”8人。积极适用刑事特别程序,对12名逃匿、死亡的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提出违法所得没收申请。



摄影记者:钟心宇海报:察画汇创意社 王帅

2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职务犯罪检察厅厅长张晓津做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最高检厅长访谈时,“晒”出了过去一年检察机关在履行惩治腐败犯罪职能、协同推进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成效: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职务犯罪2.3万余人,同比上升33.9%;最高检受理国家监委移送起诉原中管干部45人,指导地方检察机关对42名原中管干部提起公诉……

这份“成绩单”中有哪些“亮点”?如何以高质效履职办案服务反腐败工作大局?张晓津就相关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聚焦重点领域也关注群众身边

金融、能源、基建工程领域职务犯罪起诉人数大幅上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

对此,张晓津表示,检察机关深入贯彻党中央反腐败工作部署,立足检察职能,强化工作协同,助力深化整治重点领域腐败问题。

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金融领域职务犯罪1100余人、国企职务犯罪2819人、能源领域职务犯罪450人、基建工程领域职务犯罪1300余人,同比均有较大幅度上升。

“通过案件的办理也进一步传导了检察机关依法坚决整治相关领域腐败的信号。”张晓津说,为了促进更加有效惩治相关犯罪,检察机关还加强了对案件原因特点的分析,特别是针对重点领域新型、隐性腐败案件多的现状,加强对股权类受贿、理财类受贿、商业机会型受贿等疑难复杂问题研究,促进明确法律适用规则,统一执法司法标准。

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围绕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问题治理,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562份,促进加强监督管理、完善行业治理等。

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也是保护民生。记者注意到,除了协同整治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检察机关还依法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增强群众获得感。

例如,检察机关配合监察机关深入整顿医药领域乱象,依法惩治“靠医吃医”、套取医保资金等腐败犯罪,推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医疗领域职务犯罪1800余人。

张晓津还透露,最高检指导地方检察机关对社会高度关注的山西代县矿工死亡瞒报事件、吕梁永聚煤业火灾事故、江西新余“1.24”特大火灾事故中涉嫌职务犯罪的31人提起公诉。

斩断“围猎”与被“围猎”利益链条

“两高”首次联合发布依法惩治行贿犯罪典型案例

“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我们必须不折不扣持续抓好落实。”张晓津表示,各级检察机关抓好最高检印发的《关于加强行贿犯罪案件办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坚持把巨额行贿、多次行贿、向多人行贿以及在重点领域行贿等作为惩治重点,强化与监察机关、审判机关的配合制约,加大打击力度,形成严惩行贿的强大震慑。

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检察机关起诉行贿犯罪2772人,同比上升20.2%。

“检察机关还强化对行贿犯罪利益链条整治。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对行贿所获不正当利益的追缴和纠正工作,办理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案件。”张晓津表示。

据介绍,在梳理各地案件的基础上,最高检、最高法于2024年12月9日“国际反腐败日”发布了6件“追缴和纠正行贿所获不正当利益”典型案例,指导做好相关工作。2024年上半年,“两高”还首次联合发布了8件依法惩治行贿犯罪典型案例,指导各级检察、审判机关高质效办理行贿案件。这也是最高检继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联合发布两批共10件行贿犯罪典型案例后,再次发布相关典型案例,彰显了司法机关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坚定立场。

“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监委、检察院也联动发布相关典型案例,促进形成惩治合力。”张晓津表示。

加强监检办案衔接和配合制约

指导办理鸡西原副市长李传良违法所得没收案

“反腐败斗争是总体战、系统战。”张晓津表示,检察机关积极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协同完善制度机制,加强监检办案衔接和配合制约,共同确保办案质量,增强反腐败工作合力。

“检察机关积极配合做好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意见的研究修订工作。”张晓津透露,最高检正会同最高法院研究制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起草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量刑指导等规范性文件。

2024年10月11日,媒体刊登了黑龙江省鸡西市原副市长李传良贪腐案公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案是最高检指导黑龙江省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李传良提起的没收违法所得申请案。

张晓津告诉记者,李传良违法所得没收案涉案金额逾31亿元,是全国涉案金额最大的职务犯罪适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案件。案件办理期间,检察机关加强监检衔接配合,就案件整体认定思路以及区分财产属性分清违法与违纪财产、以确定数额提出申请没收意见等重点问题形成一致意见,并针对犯罪事实性质认定、程序适用、违法所得追缴等提出补查意见,有效推动案件办理。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腐败行为翻新升级、更加隐蔽,呈现腐败主体隐身化、行为方式间接化、权钱交易民事化、利益输送市场化等新特点,给司法认定带来挑战。

检察机关如何应对?“我们坚持‘三个善于’,深刻领悟法治精神,把握实质法律关系,推动依法惩治。”张晓津举例说,“比如通过行贿人代持、签订虚假买卖协议、收受或购买原始股获取预期收益等行为,从本质看是否属于权钱交易,对符合刑法规定的,依法认定为受贿犯罪。”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作者:单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