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去世的消息刚传出没几天,张兰母子就因汪小菲与S家姐妹的家庭闹剧,被直接推到了风口浪尖。
张兰老是在直播里掺和“家丑”,早就站在了舆论的对立面。
当下,张兰母子多个社交平台的账号被永久封禁,就连她一直引以为傲的直播领域也亮起了红灯。
何况,“光明网”这样的官媒都下场点名批评,说:
张兰从一个“传播正能量”的良心企业家掉到了“无底线博流量”的深渊。
在张兰因直播掺和“家丑”备受争议的同时,小S也并非一路风平浪静。
在娱乐圈这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大小S姐妹的成名之路究竟还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大小S姐妹成名路上的扶持与裂痕
当年大小S的姐妹情,那真是如温暖的偶像剧一般,小S那“不安分”的性子,在学校时就引得众多关注。
命运好似偏爱她,街头被星探发掘时,她机灵地把大S也带上,两人就这样硬生生成了台湾娱乐圈的“姐妹档”。
节目、广告、综艺,她们携手出现在镜头前,总让人觉得这对姐妹花简直不可分割。
但要说真正为小S打开局面的,其实是沉稳的大S。
大S不但在事业上先行崭露头角,小S最初主持节目时,她还凭借自身资源和人脉帮着拉来不少嘉宾,直接给她铺好了路。
后来大S横跨影视与综艺两界,在娱乐圈地位稳固后,小S借着在内地主持的曝光率逐步积攒人气,不得不说,大S对这个妹妹的支持,那是全方位的。
只不过,这些年情况变了,小S那张“大嘴巴”竟成了她姐姐的最大弱点。
大S是个理想主义者,追求感情的纯粹,不管外人如何看待汪小菲、具俊晔,她自有自己的抉择。
可在她和汪小菲的婚后生活中,从生子到日常琐事,经小S那张嘴传出去的,几乎都带着“夸张”的色彩。
有些原本无需放大讨论的家庭琐事,只因小S在节目上的只言片语,就成了观众茶余饭后的“爆料”。
尤其是大S和具俊晔再婚这事,大S还没来得及给出合理解释,小S一通兴奋地分享,给姐夫的生活敞开了大门,也让公众习惯反复琢磨大S的故事。
而且,小S身为公众人物,自然明白节目效果的重要性,这种性格让她在镜头前显得更轻松有趣,可同样,也容易让人觉得她过于看重个人利益。
比如,她毫不避讳地提及姐姐的病情和生活中不能自理的种种情形;又或者,她那些半玩笑半认真的吐槽。
像“用姐夫的钱花得痛快”“上厕所还得人抱”,把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事变成了网友的笑点。
再这么下去,连带着大S的形象也遭人质疑。
从“坚强又浪漫”的女性沦为了“公主病”的代名词,她不劳而获?姐夫是提款机?
这些偏见,小S多少有些“功劳”。
其实,要是深挖两人的关系就会发现,她们性格差别极大,大S外表柔弱,骨子里却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和自尊。
究竟是小 S生性凉薄,还是其中另有隐情?而接下来她的一系列动作,更是将争议推向了高潮。
小S的四个争议动作与公众反感升级
小S在姐姐大S去世后的一系列行为,一下子就成了舆论发酵的焦点,她好像没表现出公众期待的那种深深地哀痛,还接连做出好多引发争议的举动。
最先引爆舆论的,是姐姐病逝前一晚她发的一则跳舞视频,视频里,小S轻松跟着音乐摆动,脸上带着笑。
这种轻佻的表现让网友气坏了,都问她到底对姐姐有没有感情。
接着,就是申请“树葬”那事。
本来大S的葬礼因为各种简单处理就被网友挑毛病,可“小S要把姐姐骨灰先放家里,等以后申请树葬”的话直接成了导火索。
在台湾,树葬确实方便,还有相关部门给鼓励金。
这样选本来没啥不对,可在这敏感时候,树葬这事被敏感地说成“借着政策图省事还可能得点补助”。
公众不满了:
“这是急着把姐姐送走吗?”
“到底是真在乎遗愿,还是想着‘对自己也方便’?”
这种质疑很快传开,虽说没实锤,可也把小S的公信力弄裂了。
就在大众讨论越来越凶的时候,以前节目里的内容被人重新拿出来,让已经在风暴里的小S更惨了。
比如,当初她在节目里调侃姐姐好多事、“软弱又敏感”、“花姐夫的钱理直气壮”。
甚至夸张地说大S病得厉害时让姐夫“连上厕所都要抱着”。
以前这些话当搞笑段子笑笑就过了。
可现在再听,简直成了“不敬”的证据。
这几件事一个接一个爆出来后,小S的形象一下子就不行了。
以前她被认为是“真性情”的女艺人,可在公众眼里,姐姐死后她的一系列行为暴露出一个“极度薄情”的形象。
她的节目《小姐不熙娣》也有一阵明显收视不好。
虽说团队试着说她“情感放空”,宣布她要休息半年调整,可她的“暂退”更多是没办法,被推到没法收拾的舆论深坑里。
舆论的风暴不仅冲击着她的事业,也悄然撼动了她的家庭根基,让原本就暗藏隐患的姐妹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风波背后的人性冲突与家庭裂痕
大小S的姐妹情裂痕,其实早在风波来临前就已埋下种子。
大S向来习惯照顾妹妹,小S却老是以“大喇叭”的方式把姐姐的私生活弄成公众娱乐。
大S追求感情真挚且低调,小S则喜欢在节目和社交媒体上使劲展现她觉得的“有趣”。
这种不对等的互动,在姐姐成为舆论漩涡中心时,就成了对情感链接的致命消耗。
特别是大S去世后,小S那些“明显不合时宜”的行为,使公众渐渐把她当成“薄情”的代名词。
在同一场风波中,张兰母子的行为简直就是火上浇油。
他们紧紧咬住大小S家庭私事不松口,甚至在直播间不断挑拨情绪,硬是将一场家庭矛盾炒成了全民围观的连续剧。
不管是张兰直播中的“正义论调”,还是汪小菲对前妻不满的公开化,好像都在传递“把私人恩怨变现最大化更重要”的意思。
而背后,生意得益的算盘让人遗憾,也让整个家族显得情感寡淡。
当真情被舆论、利益缠住,当亲情围绕名利直接冲突,现代家庭的感情还有没有喘息的余地?
这种撕裂既真实又残酷,而我们,都在围观中看到了关于人性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