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仙游县榜头镇,用一块块凳板串联而成的“龙灯”,成为了联结乡情、传承文化、推动产业发展的纽带。
2月10日(正月十三)晚,在仙游县榜头镇泉山社区,家家户户扛出板凳灯,排列成祈福游灯队伍,总长度近6公里,远远望去宛如一条蜿蜒起伏的长龙。游灯队伍在仙游工艺博览城举行“盘龙”仪式后,绕境一圈,壮观且宏大的场面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
2月10日晚,在仙游县榜头镇泉山社区,家家户户扛出板凳灯,排列成祈福游灯队伍。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摄
榜头镇民俗专家黄加呈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圈灯“盘龙”代表了村民之间的团结、友爱。游灯的民俗活动也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寓意年年如意,事事顺心,家家户户都能团团圆圆。
用当地居民黄剑斌的话来说,“这是一场最真挚、最淳朴的欢庆仪式。”
近年来,随着莆田元宵火爆出圈,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这座沿海小城过大年、闹元宵。一位旅游行业从业者对记者表示,近期,莆田很多酒店“一房难求”。
游客数量的增长也拉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黄加呈举例介绍,“红木家具是榜头镇的特色,游客在前来观赏游灯的同时,还有不少选择去逛红木家具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莆田拥有全国最长、最火、最热的元宵,从农历正月初三持续到二月初二,30天40项80场民俗活动,时间跨度之长、全民参与度之高、形式之丰富,堪称全国独有。
夜幕下,“十里龙灯”和烟花相映成辉,场面十分壮观。
其中,莆田游灯的来源至少已有近500年历史,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相传与戚继光在莆抗倭有关。面对倭寇的入侵,智慧的民众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在板凳上装上多盏花灯结队而游,灯火通明,锣鼓喧天,黑暗之中犹如巨龙盘旋,声势浩大,营造出万人警卫的景象,吓退了倭寇,保卫了美丽的家乡。后来,板凳龙圈灯也渐渐演变成为榜头镇元宵的特有习俗之一,寓意祥灯普照,前程似锦。
2月10日晚,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板凳龙圈灯每户一桥(板凳),每桥大约长3.6米、装有5盏灯。由青年男子手执肩扛,依次排好,组成灯的长龙。在龙头灯的引领下,抬灯巡游,行走于村舍阡陌间,绕境一圈。
据当地人介绍,游灯按照村民姓氏连接成不同的长龙,各姓氏龙头风格迥异,灯桥接在龙头之后。
游灯按照村民姓氏连接成不同的长龙。
当游灯正式开始后,锣鼓开道,“灯龙”流动,场面蔚为壮观。村民们会在家门口烧起柴禾,点上鞭炮,红红火火迎接游灯队伍。整个队伍绵延数千米,声势浩大,当圈灯“盘龙”时,龙头领先,龙身龙尾紧相随,由缓至急,按照顺时针方向盘旋,一圈复一圈形成旋圆,动静结合,首尾呼应,把元宵推向高潮。
榜头镇民俗专家黄加呈表示,圈灯“盘龙”代表了团结、友爱。圈灯活动寓意着年年如意,事事顺心,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的向往。他回忆道,作为泉山当地人,自己年轻的时候每年都会参与游灯,后来就让孩子去参加。“全程走下来大概有10公里,会有点累,但玩得开心。为了迎接队伍去各家各户门前会放起鞭炮,很热闹,也就不感觉到辛苦了。”
一名来自上海的“00后”游客在看完游灯后觉得十分震撼 ,她说,“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热闹、精彩的过年习俗,各家的板凳龙围成一个圈的时候场面十分壮观,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举着板凳龙的人就是各家各户的村民,他们并非是在表演,而是自发地形成这个习俗,这让我感受到莆田的年味是由内而外发散出来的。”
文旅流量带动消费增量
澎湃新闻了解到,在莆田民间一直流传着“游灯保平安”的说法,又因莆仙方言“灯”与“丁”谐音,圈灯又有着团团圆圆、添丁添寿的说法,寓意人丁兴旺。
正月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煮用芥菜、猪肉、海蛎、虾米混合大米炖成的“游灯饭”,当地人表示,吃了香喷喷的“游灯饭”,游灯才有劲。
此前几年,村民大都“自娱自乐”,各个村小组自己举办游灯活动。从2022年开始,泉山社区组织村民统一在博览城户外场地集中,举行圈灯“盘龙”仪式,并安排多场舞蹈、歌曲等形式的表演。
今年的元宵活动首次增加了无人机烟花秀表演。
“去年已经很热闹了,今年参与的人数就更多了。”泉山社区居民黄剑斌说道,“我觉得特别开心,在几年前,我很难想象泉山能组织起这么盛大的活动。元宵游灯一直是泉山的传统,是对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祈福。我每年都会参加游灯活动,已经参加了20年,这是老百姓过元宵最真挚、最淳朴的一种欢庆仪式。”
黄剑斌告诉记者,二十几年前的游灯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的灯笼,参观人数比较少,都是当地村民或者来自相邻的村庄,没有如今这么隆重的场面,“近年来因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莆田的元宵文化也被大家熟知,游客会过来游玩、观看活动,来了解传统文化。”
黄剑斌介绍,随着游客的增多,今年的活动更加多样化,首次增加了无人机烟花秀表演。尤其是依靠短视频、官方平台等宣传方式,慕名而来的游客有很多,“今天在路上还遇到外国友人来游玩,这是宣传家乡文化的好机会。”
黄加呈告诉记者,为了将崭新的面貌展示给游客,泉山社区今年给游灯队伍换上了具有仙游风格的新龙头。他还特别提到,红木家具是特色文化产业,游客在观赏游灯的同时,还有不少选择去逛红木家具店。“泉山社区各家门店的展厅都打开了,今天游客非常多,有的游客还买了家具回去,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红木家具是泉山社区的特色文化产业。
澎湃新闻了解到,泉山社区是榜头镇红木家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辖区内村民从事家具生产、木材原材料销售批发、工艺佛珠加工等产业持续发展,随着工艺小件的发展,形成了工艺佛珠一条街的形式,吸引外商来此创办企业、外来劳动力就业,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此外,泉山社区电商发展活跃,是远近闻名的“淘宝村”。社区里红木、服装、鞋业、工艺品等多个行业齐头并进,已涌现出100多家品牌企业。
海报设计 吴晓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