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很多标签,但孩子也有多种花样:

过度投入的直升机父母,执著于成绩和成就的虎妈和虎爸,为孩子扫清学习和成长路上各种障碍的割草机父母、铲雪机父母以及推土机父母。

与卷起的父母相比,另一个极端是大象父母,会过度的保护和干预孩子。

老虎父母顾名思义就是权威型父母,说话一言堂,不容许孩子质疑,只需要孩子听话照做。

高压力与高期待同时伴随的是高要求,不仅家长对孩子要求较高,孩子对自我的要求也比较高。

在孩子早期或顺境时,高压力与高期待与高要求,会让孩子在胁迫之下,有着超高学习质量和不错的成绩。



但随着孩子进入高中或竞争更加激烈的学霸之中,也会伴随着高挫败感与自负。

慢慢的,当孩子的学习能力与成绩不能再维持名列前茅之时,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挫败,也会由从前的上进到内耗,到慢慢躺平,再到摆烂状态。

水母型父母则紧紧围绕着孩子的生活,一切包办,全然呵护,为了孩子扫清一切障碍。

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各种真空保护,很少强调规则,也很少表达期待,一味对孩子各种纵容和宠爱,把孩子养得很任性和玻璃心。

导致孩子一点抗挫力都没有,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就会习惯性逃避,根本不愿意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海豚型父母则是与孩子合作来平衡,既对孩子有着合理的期待,也对孩子制定该有的规则,既温柔坚定又能灵活变通。

养育孩子的路上,父母既不能过于武断独裁,也不能过于放任,更不能完全不参与。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且深邃的,不仅影响孩子的认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还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经常听见父母说,自打孩子进入高中后,我都没有管过,完全没过问,都是看着孩子的脸色,即便心里有想法也不敢说。可是孩子为什么还会这样烦躁和自我怀疑?

我真的没有要求过孩子成绩了,我也不敢要求成绩,更不敢管孩子了,孩子为什么还会压力这么大,甚至讨厌学习和学校?

父母对孩子的管控与影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并不是父母一时不管孩子,孩子就不会受过去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同时,父母也要明白的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后根本管不了,正如那句话所说:

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就像在河里钓鱼一样。尽管你能控制你站在哪里,如何抛竿,用什么鱼饵,但你控制不了天气、水流、自然界的掠夺者,也控制不了鱼往哪游。

这句话让我太有感慨了。对于孩子即便再推动,呵护和保护得再好,再让孩子沿着他最捷径最正确的轨迹前行,也保不准有什么节外生枝,有些幺蛾子根本不可预测。

环境不可控,孩子的人际关系不可控,孩子的情绪不可控,孩子的选择不可控,孩子遇到什么人,跟谁做朋友不可控。

即便父母操碎了心,都无法掌控孩子行走的轨迹以及自我的选择。

父母不可能永远权威,也不可能永远说了算,更不可能让孩子听你的。

与其苦苦想着去改变孩子,与其拿为孩子好督促孩子在应该和正确的道路上前行,不如想一想如何后退一步,冷静而清醒的克制自己想要改变孩子的心,以及看清时态的发展。

厘清哪些是自己能干预的?哪些是自己干预不了的?哪些话说了有益?哪些话多说无益?



并非父母对孩子的每一次好心,每一次协助都能合作共赢,倒不如尝试换一种视角:

首先,有没有更均衡的养育方式?在老虎、海豚与水母型父母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既对孩子有着积极的要求,也有着悉心的呵护,更有着边界感与规则意识。

其次,教育方式是不是可以根据阶段而灵活变通。

没有一种养育方式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场景的变化,情况的变动而匹配不一样的方式。

这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不是固守着一种模式生搬硬套,钻牛角尖。

最后,权威教养,温柔坚定,尊重理解。

期待设置在合理的区间,关注情绪变化,先接纳共情,后提出要求。

清晰哪些期待会锦上添花,哪些期待会适得其反,哪些期待会被来日反噬,哪些期待要投射必要的压力。

父母的想法不一样,做法不一样,自我成长速度不同,也决定了孩子的潜能激发程度与自驱力的不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