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丹东市古楼子乡,有一群坚守自己平凡岗位、捍卫边境地区安宁的民警,他们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深入群众之中,维护辖区社会面治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成为群众与政府的桥梁纽带。而如果要问谁是其中扎根最深、基础最牢,群众最信赖的那一个,他们都会告诉你同一个名字:王龙。

从警二十余年,王龙同志具备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古楼子乡深耕近十年,王龙同志拥有着最完善的辖区信息储备,王龙同志是“守边人”,也是基层民警的一个平凡缩影,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事迹,一直激励着身边年轻民警不断进步。

深耕基层,做边境的守护人


王龙从2015年起便调任古楼子边境派出所民警,距今马上就要进入第十个年头了。这十年来,他坚持扎根基层一线,致力于社区、港船和边境管理工作,成绩斐然。十年的沉淀让他对辖区的地形地貌、家长里短、大事小情了如指掌,在打击不法、保卫边境的时候,他总是冲锋在前,利用熟悉辖区的优势带领其他民警奋战一线。

每当有青年民警向王龙请教如何完成好本职工作,王龙总是回答说:“民警如果没有不法分子熟悉辖区,如何能守好岗、尽好责?”近年来,他带领其他民警走遍辖区各个角落,亲手在所内辖区电子地形图标注出每一家的姓名和情况,成为全所民警入户走访的重要参照。在一起打击走私铜等废旧金属的案件里,在线索不足的情况下,王龙挺身而出,通过连续近一周的走访摸排蛛丝马迹,利用自己对辖区熟悉的优势,锁定了可疑车辆轨迹和回收站,最后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辖区群众的高度肯定。在他的带领之下,辖区见警率不断提升,发案率不断下降,边境地区和谐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走进群众,做百姓的贴心人


王龙同志一直是所里青年民警尊敬的“活地图”,乡里的大事小情,男女老少,只要开口问一声“龙哥”,就没有他不能回答出来的,这得益于他响应所支部建设“枫桥式派出所”的号召,十年如一日深入开展走访调研,认真摸排群众急难愁盼的实干精神。今年以来,王龙共开展入户走访2000余户,排查群众急难愁盼30余起,开展法律宣传30次,反诈宣传80次,还依托驻村便民服务点和入户走访为群众开展便民服务,仅今年以来就为登门困难的群众办理暂住证、户籍业务达20余起。

"太谢谢了,王警官,这下帮了大忙了!”王先生家里表兄弟八个,家里田地林地都是紧挨着,总是大小摩擦不断。这天因为林地纠纷,老二和老四又开始争吵,眼见火药味越来越浓。王龙得知此情况后,迅速与村干部和土地部门一起上门为王家兄弟开展细致测算,并在交界处拉好了网。在王龙的细致工作和耐心劝导之下,一场纠纷又得到了及时化解。王龙没来得及在王先生家喝口水,他擦擦汗,马不停蹄奔向下一家矛盾纠纷事发地,自从古楼子乡七月底的洪灾后,各类矛盾纠纷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每天“连轴转”成了他的日常,最多的时候一天之间化解了四五起矛盾纠纷。

在古楼子所的这些年,他充分深入群众之间,倾听民情民意,无论是邻里间的口角争执,还是家庭之内的矛盾冲突,无论是田间地头的土地纠纷,还是夜市饭馆的摩擦抵牾,那抹忙碌的“藏青蓝”总是多方奔走,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化解着一桩桩一件件矛盾纠纷,王龙同志的身影就这样深深焙印在群众心中。

关爱儿童,做孩子的领航人


作为古楼子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王龙时刻以呵护祖国花朵健康成长为己任,他十年如一日,通过走进教室开展“法律课堂”和线上“法律网课”的形式向孩子们开展反诈宣传50余次、反霸凌宣传5次、禁毒宣传50余次、消防和地震演练60余次,持续做好“护学岗”工作,为校园安保力量开展数十次培训,时刻做好校园孩子们的领航人、守护者。他持续关注孩子们的生命健康和受教育权,辖区女童丽丽(化名)因母亲离家出走一直未能及时落户,由父亲独自拉扯长大。王龙得知后,十余天之内在民政、户籍、学校之间多方奔走,终于让丽丽顺利迈入了校园。在群众的盛赏中,他不忘初心,教育其他民警:“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守护好孩子们,就是守护好祖国的未来。”

从警二十余年来,在这日复一日的平凡岗位上,王龙一直以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姿态,感染着所里的每一名民警、辖区的每一位群众。那矫健的身影,贴心的服务,耐心的话语,真正做到了走进群众之中,与群众“心连心”,成为了群众心中古楼子所的“金字招牌”。

(赵凯 张镡丹|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