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援引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取消对中国商品“小额豁免”条款,然而新规快速实施的同时,相关行政和技术准备并未跟上。白宫宣布暂停取消该条款,小额免税将继续实行,直至联邦机构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白宫发布行政命令称,美国将暂时允许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继续享受免税待遇,暂缓取消“小额豁免”以免引发贸易中断。这也是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第二次对其政策“叫停”。
此前,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取消该政策,随后,美国邮政局(USPS)宣布暂停接收此类包裹。该行为对中美两国零售供应链、邮政业均构成负面影响。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停止无理打压中国企业。有外媒认为,特朗普在小额豁免问题上的“朝令夕改”,或预示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企业和行业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跨境电商(资料图)
特朗普取消中国商品的“小额豁免”政策,看似突如其来,实则早有征兆。美国政界长期对“小额豁免”规则存在争议,尤其是在中国跨境电商如Temu和Shein快速崛起的背景下,该豁免政策成为电商平台撬动美国市场的重要支点。小额豁免条款,即1930年关税法第321条,最初旨在允许美国游客将海外购买的商品免税运往美国。2016年随着《贸易便捷与贸易促进法》(TFTEA)的颁布,免税门槛从200美元提高至800美元。
据财新网报道,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公告称,根据上述总统行政令指导,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将不再适用“最低限度”免税政策,并需缴纳10%的额外关税。这已不是2月里的第一次政策急转弯。据中国日报,美国邮政署此前宣布,自前不久起暂停接收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寄出的包裹。几小时后又宣布第二天起恢复接收相关包裹。
跨境电商(资料图)
有业内人士表示,价值800美元以下的小包有豁免关税的政策,出货很流畅且免税。取消豁免后,就需要缴纳关税了,清关流程也会变得更加严谨和复杂,大大增加了包裹的运送周期和资金的流转周期。这将直接削弱中国跨境电商的竞争力,抬高中国电商产品成本的同时降低交付时效,进而影响跨境电商直发小额包裹的整体货量。值得注意的是,此行政命令主要涉及跨境电商从国内自发货的卖家,做海外仓的卖家几乎不受影响。
特朗普的最新关税政策本意在于通过压缩中国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进一步遏制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增加美国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但他显然低估了政策实施后的连锁反应。美国邮政署一度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包裹,而在线零售商和消费者面临的直接后果是订单延误与成本增加。报道称,美国各大国际机场出现了大量滞留的包裹,导致快递服务人员和消费者怨声载道。这一“打击中国”的举措反而让美国国内陷入一片混乱。
跨境电商(资料图)
在特朗普重返白宫首日签署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总统备忘录中,称将延续其第一任期推动的“美国优先”经贸政策,为关税调整及贸易限制埋下伏笔。“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副秘书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特朗普此举一是为增加税收,二是打击中国制造业,扶持美国本土产业发展,三是以此作为中美双方贸易谈判的筹码。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将在下周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措施。路透社评论称,特朗普这一“攻势”,是撕毁并重塑有利于美国全球贸易关系的一次“重大升级”。特朗普前不久在与来访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会晤时宣布上述消息,“我将在下周宣布,实施对等贸易,以便我们与其他国家受到平等对待”,“我们既不要求更多,也不要求更少。”
特朗普(资料图)
中美两国从2017年美国单方面对华发起贸易战开始,至今接近8年的时间过去了,但两国的贸易额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这说明美国对于中国廉价商品的依赖是短时间内难以替代的。路透社就明确指出,在这8年时间内,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早已超出了正常的贸易关系范畴,实际上已经终止了对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待遇。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加税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逼制造业回流美国,弥补美国产业空心化。
美国国会近日提出的《恢复贸易公平法案》可谓是特朗普主义的延续,甚至比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更加激进。该法案要求撤销中国在美国的优惠贸易地位,并对中国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进一步终止对低价值中国进口商品的“小额豁免”待遇。这一举措的背后,是美国对中国经济崛起的焦虑,也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破坏性挑战。看似为“公平贸易”而发声,实则是在为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进行霸权操作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访问巴拿马、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多米尼加期间,就中拉合作、巴拿马运河、共建“一带一路”、5G和网络安全、一个中国原则等发表涉华言论,并宣称“对抗中国在西半球影响力“,中方表示:美方有关不实言论充斥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蓄意挑拨中国同有关拉美国家关系,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正当合法权益。中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