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周坤
大年初十,气温骤降,家住南京市江北新区永宁街道五四圩的养殖户老张,放心不下自家鱼塘,于是打开电闸检查设备。没想到,刚一合上电闸,电路就瞬间跳闸了。
“景主任,有空帮我看一下吗?”和往常一样,老张遇到难题,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建阳(毗邻区)供电服务中心副主任景晓婷寻求帮助。
十多分钟后,景晓婷与维修人员一同抵达老张的鱼塘,迅速开始检修电力设备。五分钟后,便恢复供电。
景晓婷(左)和维修人员一起检查电力设备。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家住南京市江北新区,为啥第一时间联系安徽来安县的供电服务中心?这是因为,老张住在一块“飞地”上。
不足0.8平方公里的五四圩,地处安徽来安县汊河镇与江苏南京交界处。从空中俯瞰,它被滁河分割在安徽一侧,但属于南京江北新区永宁街道。
过去,如果遇到供电问题,江北新区永宁供电所工作人员到五四圩,需要一个小时。但是从来安县的建阳(毗邻区)供电服务中心出发,只要十多分钟。
为此,来安县供电公司与南京江北新区永宁供电所开始携手合作,探索跨省供电的互联互通,共同巡查检修线路,确保滁河两岸的供电稳定。涉及“飞地”供电的,按照就近原则,来安县可代管,显著提升了检修工作的效率。
在来安县汊河镇,这里与南京江北新区一河之隔,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区新型功能区也坐落于此。
景晓婷走进企业一线,收集用电需求。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发展条件,也为90后的景晓婷带来更多特殊的工作内容。
随着产业协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毗邻区。企业落地之后,接到的第一个电话,往往都是供电服务中心打来的。
“以往都是企业自己上门来办理用电,现在我们开始做增值服务,主动联系企业,咨询用电需求,保障企业尽快投产。”景晓婷说。
而随着入驻企业的增加,汊河镇有大量从南京来的跨省务工人员。于是,供电服务中心在一楼设立了跨省办电窗口,通过“网上国网APP”等平台、现场业务受理转办等方式形成跨省办电服务模式,为跨省居民提供就地办电服务,实现电力客户办理业务信息共享。
“在毗邻区里,有很多跨省务工的百姓,所以需要不断创新,打破原有机制,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提供电力保障。”景晓婷说。
在今年春节假期,无论是保障“飞地”供电,还是服务跨省务工人员,景晓婷一天也没有休息。
如今随着企业逐步复工,景晓婷又开始忙碌起来,挨家挨户检查用电设备的同时,收集企业用电需求。“看看他们新一年的计划,方便我们提前做好用电准备,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