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时,一方面要认真构思、精心设计,所谓“意匠惨淡经营中”,以便落笔时胸有成竹,这是成败的关键;另一方面,要随机应变,学会顺水推舟。因为,尽管想得很周密,画起来还可能出现意外效果。好的偶然效果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这时就要灵活处理,尽量保留。——卢沉

作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卢沉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有着非常清晰的方向与方式。他于20世纪80年代后进行的“水墨构成”探索,反映出其创作的先锋性与国际视野。应该说,“水墨构成”是一个具有时间意义的课题,是一种思考的方法、实践的手段,而非追求的目标。对此,卢沉把“水墨构成”这一理念引入课堂时,表达得也很明确:“总的目的是开拓思路,加强形式法则的研究。”

在中央美术学院执教期间,卢沉将自己的诸多思考与实践有效地带入教学。他并非刻板的“老八股”,而是用鲜活的思想点亮学生对艺术的感觉。“画线要像用犁耕田一样。用笔一定要追求毛、涩,沉着入纸。”“画衣纹好像山水画中画群山,正面没有纹路,而侧面纹路可多些,一层层推远。”这些经典的“卢式语录”,皆借助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引导后学理解、感受中国画的创作规律和审美意蕴。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