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心情不会太好,前段时间,他希望借“世界人工智能峰会”的机会展示,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不久前还高调宣布将投资1090亿欧元用于AI发展,然而现在,马克龙的“AI领军者”梦想已现裂痕。美国的巨额投资、中国的快速突破,都让欧洲的追赶显得苍白无力。


与此同时,大西洋彼岸的关税威胁让欧盟的经济预期雪上加霜。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钢铁铝产品加征关税,欧盟自然未能幸免。马克龙不得不一边应对AI领域的挫败感,一边在媒体镜头前向特朗普喊话,但他却动起了歪心思。

他在美媒CNN的采访中反复强调:“如果美国想让欧洲更多地参与安全和防务合作,就不应该用关税威胁伤害欧洲经济。” 更直白地说,潜台词是:“别盯着欧盟,你们真正的对手是中国。”

祸水东引,这就是马克龙能想到的“妙计”?太让人失望了,完全是一个漏洞百出的计策。首先,特朗普不需要任何人的提醒,早把中国视为头号战略对手。从贸易战到科技封锁,从台海问题到“印太战略”,中美博弈的烈度远超美欧矛盾。马克龙的“提醒”无异于画蛇添足,反而暴露了欧洲对自身地位的焦虑。

其次,中国早已对美国的围堵习以为常,但中国的韧性远非欧洲可比。马克龙试图通过“祸水东引”换取欧盟的喘息空间,只会让中国对欧洲的信任进一步崩塌——毕竟,一个在关键时刻选择“背刺”的贸易伙伴,谁敢托付真心?

更可悲的是,马克龙的言辞背后折射出欧洲的集体性迷失。当他说出“欧洲是美国的盟友”时,仿佛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真正的盟友不需要通过贬低第三方来证明价值。这种“乞求式外交”不仅矮化了欧洲的独立性,也让外界看清了一个现实:欧洲的崛起,终究只能依赖别人的“施舍”或“疏忽”。


马克龙的“甩锅”操作之所以令人不齿,根本原因在于欧洲始终拒绝直面自身问题。技术落后、投资不足、法规僵化——以法国的人工智能为例,尽管马克龙宣布了千亿欧元投资计划,但其中近一半资金来自阿联酋和加拿大企业,本土企业的贡献杯水车薪。当欧洲还在为“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争论不休时,中美早已在技术迭代的赛道上甩开身位。

贸易领域亦是如此。马克龙抱怨“美国对欧贸易逆差的数据未计入数字服务支出”,却避而不谈欧洲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全面落后。当美国掌控全球数据流量,当中国产品席卷欧洲消费市场时,欧洲的回应却是加征“数字税”和强化反垄断——这种“打补丁式”政策,恰恰暴露了欧洲创新能力的匮乏。

遗憾的是,欧洲的精英阶层似乎更热衷于“战略投机”而非“战略自强”。马克龙将希望寄托于中美“鹬蚌相争”,幻想欧洲能从中渔利,却忘了历史的教训:在巨人博弈的夹缝中,弱者往往先成为炮灰——王老吉与加多宝斗得你死我活,最终消亡的却是和其正。若欧洲继续沉迷于这种“第三方生存术”,等待它的恐怕不是复兴,而是彻底的边缘化。

马克龙“祸水东引”,是一场绝望的挣扎。它揭示了欧洲的深层危机,既无力在技术革命中掌握主动权,又无法在外交博弈中保持尊严。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中国加速技术突围时,欧洲的回应却是“提醒对手该打谁”——这种荒诞剧恰是旧大陆衰落的缩影。


马克龙自己都说过:“欧洲的首场战役是投资、投资、投资。”但如果这些投资始终依赖外部资本,如果创新永远让位于监管教条,如果团结仅限于危机时的抱团取暖,那么再多的豪言壮语也只是空中楼阁。欧洲需要的不是“祸水东引”的权谋,而是一场彻底的自我革新,再到找回“欧洲人主导欧洲命运”的信念。否则,当AI时代的潮水退去时,人们只会看到一群穿着旧帝国长袍的裸泳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