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这个沉重又悲痛的日子,我们又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院士,他为国捐躯曾奉献青春三十余载,“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在前天的送别仪式上,现场无数人落泪,更是在海上有着数艘核潜艇和潜艇上浮,只为送别黄老。算下来这些潜艇正是黄老的孩子啊!他们以集体上浮的方式,为这位为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老人送别。
图片来源央视军事抖音客户端
曾几何时,我们国家刚刚建立,还处于四面受敌的状态,曾受到严峻的外部威胁。不仅仅是在领土周围还包括海面上也是受到敌国虎视眈眈的威胁。
因此核潜艇,这一海中的战略重器,成为了国家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和领域。故此抽调了黄旭华院士签署保密协议,投身到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当中去。
从此他连续多年隐姓埋名,与家人不能相见,在荒凉的实验基地,带来这年轻人共同投入我国核潜艇的研究事业当中去,只为研究出结果,让我们国家在海域行业不再受威胁。
在传统计算机下,他们通过大量的计算,在堆积如山的稿纸中验算着成千上万的公式,目的就是为了计算研发出核潜艇!
一开始他们没有先进的设备就用手算,没有充足的资料,就自学大量寻找,督促他们的只有一颗让祖国变强大的爱国心。
在1988年4月,在潜艇莫试验基地海域波涛汹涌,62岁的黄旭华做出来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和战士一起下潜,进行极限深浅测试!
他的这一行动也鼓舞了现场的战士也鼓舞了在场的工作人员,大家无一不对黄老佩服。当初的黄旭华毫不畏惧,当潜艇突破设计极限深度,艇体发出令人心悸的“咔咔”声时,他像老父亲轻抚孩子般,用手指感受着钢铁的震颤,还安慰大家“别怕,这是龙骨在唱歌”。潜艇成功上浮后,他掏出笔记本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黄老此等勇气和豪言壮志无一不体现着老一辈坚定的内心和对自己设计的潜艇的肯定!
现如今,黄老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宝贵资产留了下来,一直包括在未来保护着我们。而他的种种精神也永远留在了每一艘潜艇上,留在了每一位一线的工作人员和海军战士心中。
在送别当然,当多艘核潜艇在海域集体上浮,那是深海中的“孩子们”在为老父亲送别。这一幕,振奋人心,仿佛时间停滞一般,每一艘核潜艇都承载着黄老的心血,而他看到这一幕定会自豪骄傲。
它们像是忠诚的卫士,向世人宣告着,中国的海防力量因黄老的付出而坚不可摧。
在2月10日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上,武汉倾尽全城鲜花为黄老送最后一程。还有不少外地网友也纷纷通过外卖的方式为黄老送去鲜花等。 一起告别黄老。
告别厅里,黄旭华身覆党旗,面带微笑,两侧挽联“卅载呕心研潜艇深海蛟龙惊世界,一生矢志卫海疆大国重器铸功勋”,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
现场有他的亲朋好友、同事,还有众多自发前来的普通民众,他们排着长队,只为见黄老最后一面。
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赫赫而无名”的一生,是深潜的一生,是为国奉献的一生。
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贡献给了祖国,为我们全国人民换来了安全与骨气。多艘核潜艇上浮送别黄旭华院士,这是对他最高的敬意,也是对他最好的缅怀。
而且在当晚的新闻联播也有一幕画面,是一位海军代表着全体海军来送别黄老:
最后黄老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他的精神将会在我们心中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