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聂荣臻聂帅在广东从事地下工作期间,经人介绍结识了张瑞华同志,两人年纪相仿、爱好也相近,只要一见面便有聊不完的天、讲不完的话,长此以往,两人之间便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情愫,亲友、同志见状便顺手推舟,开始极力撮合两人,最终成功将聂、张送入婚姻的殿堂。



张瑞华是湖南人,她七岁入学堂读书,十二岁以优异的考入信阳某女子学校进修,在校期间广泛阅读《新青年》、《文汇报》等进步刊物,吸收了不少左翼思想,1925年,她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与诸多青年同志一起反抗封建、帝国主义势力的压迫,同年下旬,她主动申请加入共青团,自此开启了伟大的革命征途。

1926年初,国民革命军克复武汉,随后在汉阳建立黄埔军校分校,并公开对外招募男女学员,张瑞华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与几位好友结伴南下鄂地,参加了该校的招生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被录取。此时的张瑞华可谓是热血满怀,她期待着自己能像古时代的花木兰一样上阵杀敌,为驱逐反动势力,建立真正属于全体国民的民主政权贡献一份应尽之力。



但可惜的是,没过多久蒋介石和汪精卫便联手发动了政变,开始公开迫害共产党人,大革命由此走向失败。这让张瑞华很是气愤,她随即公开退出黄埔军校,转而在中共党组织的安排下前往广州,在叶挺、叶剑英元帅的领导下,发起了著名的广州起义,拉开了红色革命的序幕。

不过广州起义太过仓促,前期准备不足,加之反动派力量过于强大,因此起义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失败,大量革命同志被捕杀,整个羊城顿时陷入一片恐慌与血腥之中。张瑞华为求自保,便暂时隐姓埋名前往香港避难,直到1928年初广州的局势稍稍缓和,她这才重新复出,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门担任干事,主要负责民运相关工作。



同年中旬,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张瑞华结识了聂帅,两人情投意合遂结为革命夫妻,婚后张瑞华育有一女,取名为聂力。彼时正值革命最为艰难的时期,张瑞华和聂帅忙于革命事业,实在无暇照顾聂力,于是只好忍痛割爱,将聂力送到上海,交由上海特科一位李姓同志照看。可没过多久,这位李姓同志不慎暴露身份,被国民党特务抓走,聂力一时无人照顾,只能被迫流落街头,直到半个月后,上海特科才另外指派一位同志接纳聂力,重新将她保护起来。

1937年抗战爆发后,经由中共中央批准,聂力终于得以离开上海,前往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与父母团聚,1938年,聂力进入晋察冀军区干部子弟学校读书,当时八路军的办学条件非常差,学生们只能挤在一间破败的茅草房中学习,十几个人共用一本教材,但这并没有难倒聂力,她靠着惊人的毅力克服了这些客观困难,孜孜不倦的汲取着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建国后,聂力因为表现优异,被选送到苏联留学,主修机械与光学相关专业,1964年,她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遂被中共中央召回国内,安排到第七机械部某研究所担任见习研究员,主要负责研发导弹发动机零部件。聂力没有辜负党组织的期望,她与一众同事日夜奋战,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顺利研制出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导弹发动机,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国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978年,聂力被调到国防科工委任职,职级为正团级,1982年,她与她的团队荣立一等功,获得中央军委的着重表彰。1988年,她参加了第二次全军大授衔,被授予少将军衔,90年代初,她又进一步升迁为中将,成为解放军科研部门的中流砥柱,也是我军首位女性中将。



值得一提的是,聂力同志的丈夫丁衡高也是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两人在苏联留学时相识,后来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聂和丁结婚的时候,有五位开国元帅、数十位开国将军亲自到场,为两位新人贺喜,这也算是一份特殊的荣誉了。婚后丁衡高进入国防单位工作,他带领的团队曾两度获得国防科技重大成果奖,一时轰动全国,而丁衡高本人则在1994年高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加上将军衔,至今仍坚守在科研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在此我们也祝愿他未来能再创佳绩,争取成为世界科研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