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colm Rosholt,中文名为饶世和,1907年9月8日出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罗肖尔特。1931年来到中国北京,在当时的燕京大学进行研究工作。1932年,凭借他的一些新闻经验,他到上海,在美国人开办的一家名为《China Press》的报纸,担任特约撰稿人。在上海期间,他报道了发生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和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

1940年末他返回美国。1943年起他再次来到中国,担任情报官兼联络官,1944年10月他来到昆明,为美国空军第 14 航空队(“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工作。抗战结束后离开。


饶世和于1948 年 7 月 4 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纳尔逊的活动上发表演讲。

1949年春,他又一次来到中国,加入陈纳德在中国组建的民营航空公司,负责公共关系工作,直到1952年返回美国。

饶世和在华期间,形成了大量的历史照片,用镜头记录了中国近代的历史,尤其是抗战前后上海的历史。

现今保存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图书馆的饶世和(Rosholt, Malcolm Collection)专题照片多达1086张,分为“Ro-n” 和“ Ro-s”两个专辑。在1086张照片中,有800多张形成于1937年的上海,真实记录了1937年8月到11月间,发生在上海的“淞沪战役”,是研究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不可多得的影像资料。

饶世和曾讲:“我报道了前线、新闻发布会,用莱卡拍摄了一堆照片。一些用于《China Press》,一些被卖给美联社和《纽约时报》”。

1979年,他担任美国第14航空协会主办杂志的图片编辑。2005年2月21日去世,享年98岁。

今天分享一组他拍摄的淞沪会战期间的日本士兵。

第一辑:

第二辑:



杰斯菲尔德铁路桥上的士兵。

杰斯菲尔德铁路桥,即苏州河上的恒丰路桥,1903年建成,民国 3 年(1914 年)拆除,民国 6 年重建。民国 16 年(1927年)再次重建。



恒丰路桥上的日本士兵。

恒丰路桥是铁路上海站的主要集散通道,从照片来看,该桥已被日本控制。


日本骑兵正在通过恒丰路桥。


恒丰路桥,已经拉起铁丝网,左侧为大批日本士兵。右侧可见为一名英国士兵。


日本士兵正在过桥。可以看到桥梁在战争中的受损情况。


一名日本军官在恒丰路桥边。


桥边的日本士兵。

这是张裁剪用负片。剪裁后的照片曾发表于《The Press Corps of Old Shanghai》,说明文字为:“1937 年夏中日战争爆发,日军军官牵着坐骑,穿过上海西部受损的杰斯菲尔德铁路桥。”


桥边的日本士兵。


杰斯菲尔德铁路桥被流弹击中,已经处于损毁的边缘。淞沪会战结束后,此桥被拆除。这一组照片或许是这座桥留下的最后影像。


杰斯菲尔德铁路桥附近的日本士兵。


杰斯菲尔德铁路桥附近的日本士兵。


日本士兵。


把守杰斯菲尔德铁路桥的日本士兵。


日本士兵们。


头戴钢盔抽着烟的日本士兵。


抽着烟的日本士兵。



杰斯菲尔德铁路桥边休息的日本士兵。


杰斯菲尔德铁路桥边铁丝网后的日本士兵。



一名戴钢盔的日本士兵。


亮出刺刀的日本士兵。


日本士兵给一名美国军官点烟。


美国海军上将哈里・欧文・亚内尔与日本士兵。

哈里・欧文・亚内尔Harry Ervin Yarnell (1875-1959),1936-1939 年期间担任美国亚洲舰队司令。


一名日本军官,左手拿着相机,右手夹烟。


日本随军摄影师。


日本随军摄影师。


乘坐摩托艇的日本士兵,应该是在苏州河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