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购新补贴在全国实施,有效激发了市场需求。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及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数据平台显示,1月20日0时至2月8日24时,有2009.2万名消费者申请了2541.4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消费补贴政策持续发力的同时,中消协近日也公布了一批“伪优惠”现象,指出部分商家存在涨价“套取”补贴等问题。这些商家通常先突袭式涨价,再打出“国补特惠”的促销标签,看起来很美的“洼地价格”实则与原价相差无几。此类“骗补套补薅羊毛”的乱象,不仅影响国补惠民政策落实效果,也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规范商家行为,确保补贴资金真正惠及消费者。可引入第三方审计监督,并辅以抽查式监督;建立动态监管机制,搭建相关平台核验消费者资格、监管折扣券核销信息、监测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等,通过抓取全网价格数据,建立商品价格指数基线,及时发现异常涨价行为。同时,加大常态化执法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活动,明确临时提价、虚假打折等相关违法行为和处罚力度,对违规违法企业及门店取消其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资格,提高违法成本。

  相关部门也应细化补贴政策,及时堵住漏洞,防止商家骗补套补。相关平台应建立完善售后保障机制,对未实际完成交易的订单,及时返还消费者补贴名额。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机制、优化奖励与补偿制度,鼓励社会参与,扩大违规行为线索来源和发现路径,让消费者成为最有力的监督者。(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孙庆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