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当初和丈夫一起创业,每天很早就要起床买肉,忙到深夜一两点才能休息。
那些年,我们硬是靠着这股倔劲,从一间小店面做到了如今的“有房有车有存款”。
可笑的是等我们发达了,公婆为借钱贴了上来,却借了30万一直不还,丈夫就劝我要大度。
果我学他转了三十万给父母后,他却气得跳脚,连饭都吃不下。
01
天还没亮,我就摸黑起床,蹑手蹑脚地绕过熟睡的女儿,轻轻掀开窗帘往外看去。
凌晨四点的街道静悄悄的,只有几只流浪猫在路灯下徘徊。我和丈夫小王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天不亮就要起床去菜市场进货。
“小芳,走吧。”丈夫已经穿戴整齐,站在门口轻声唤我。我匆忙套上外套,抓起早已准备好的保温杯,和丈夫一起向楼下走去。
凌晨的菜市场已经热闹起来,卖猪肉的摊位前挤满了同行。我和丈夫快步走到老张的摊位前,这是我们的老主顾了。
“小王,今天来得挺早啊!”老张一边招呼着,一边麻利地把新鲜猪肉码上秤。
我们买了一百多斤猪肉,装上三轮车,赶在天亮前回到我们租的小店。店面不大,也就二十平米,但租金便宜,我们也付得起。院子里摆着几口大锅,这是我们的“作战工具”。
丈夫负责把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块,我则开始准备调味料。几年下来,我们夫妻配合得天衣无缝,连话都不用说,就知道对方下一步要做什么。
腌制、煮制、调味,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把控。我常想,这卤肉里,不仅有食材的香味,更有我们的心血。
“小芳,火候差不多了。”丈夫提醒我。我赶紧把最后一锅卤肉捞出来,装进保温箱。此时已经快到中午,正是开始卖卤肉的时候。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的小店门口却总是排着长队。街坊们都说我们的卤肉地道,价格也实惠。
每天从中午一直卖到深夜,有时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累了就在店里的小板凳上靠一会儿,困了就相互打气。
记得有一次,我实在撑不住了,在凌晨两点的收摊时昏倒在店里。丈夫心疼得不得了,但第二天我们还得继续干。
这样的日子,每天都在重复,却又每天都充满希望。我们都知道,只有熬过最艰难的日子,才能等到黎明的曙光。
“又是卖卤肉的,一辈子就这点出息。”这是婆婆第一次来我们店里,留下的评价。
那天,我正在给顾客打包卤肉,听到这话,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差点把滚烫的卤汤洒在手上。
丈夫站在一旁,脸上泛起尴尬的红晕,却什么都没说。我知道他心里也不好受,但在老人面前,他总是唯唯诺诺的。公公倒是没说什么,只是摇摇头,拉着婆婆走了。
那时候我们刚结婚不久,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结婚时,公婆连一床被子都没添置,说是我们自己要结婚,自己操持。倒是我爸妈,虽然也不富裕,却把积蓄都拿出来给我们买了些家具家电。
女儿出生后,更让我看清了两家的差距,公婆从不主动来帮忙带孩子。婆婆说:“带孩子多累啊,我们年纪大了,照顾不了。”可我经常看到她打太极拳,精神得很。
最让我心寒的是,有一次女儿发高烧,我们夫妻俩都在店里忙着,打电话求公婆帮忙送孩子去医院。
婆婆说:“这么晚了,我们也不方便出门。”最后还是我爸妈从另一个区赶过来,连夜送孩子去了医院。
“你们这样,孩子以后可怎么办啊?”婆婆时不时就要感叹一句,“你看你弟弟,现在在单位多好,每个月工资固定,多稳当。”
说这话时,她总是意味深长地看着丈夫。我知道她是在暗示丈夫没出息,觉得我们夫妻俩“贱”,非要做这种苦力活。
但我们咬着牙坚持着。慢慢地,生意越来越好,我们存下了第一个十万,然后买了第一辆二手车,又攒够了首付买了房,后来我们开起了连锁店。日子渐渐有了奔头,我们的腰板也渐渐硬了起来。
这时候,公婆的态度开始转变。婆婆经常带着点心来店里,说是要帮我们看店。我心里清楚,她不是来帮忙的,是来炫耀她儿子有出息了。
每次来都要跟顾客说:“这是我儿子的店,我儿子真能干。”说这话时,我总觉得讽刺。当初说我们没出息的,不也是她吗?
然而公婆对小叔子的态度始终如一,小叔子虽然有份稳定工作,但工资不高,一家子还要啃老。
妈妈不辞辛苦,每天变着花样给女儿做饭。爸爸退休后,专门学会了开车,就为了接送女儿上学。他们付出了这么多,我却从来没能好好报答。
想到这里,我打开手机银行,直接给父母转了三十万。没过多久,妈妈就打来电话:“这么多钱,妈不能收。你和女儿还要用钱,快转回去。”
我笑着说:“妈,这些年你们帮我带女儿,省下多少保姆钱?再说了,这钱放在我这里,指不定哪天就被你女婿送给他弟弟了。还不如给你们养老用。”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妈妈叹了口气:“你和女婿是不是又为钱的事闹矛盾了?”
我把这些年的委屈一股脑儿倒了出来,说着说着就哭了。妈妈在电话那头安慰我:“傻孩子,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是这么倔?不过这钱我们收下,就当是你的养老钱,以后你要用,随时来拿。”
挂了电话,我心里踏实了许多。可是好景不长,丈夫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
那天晚上,他气得脸色铁青:“你怎么能把钱随便转给你父母?也不跟我商量一下?”
我冷冷地看着他:“怎么?你能给你父母三十万,我就不能给我父母三十万?这叫一碗水端平。”
“那不一样!我是借给爸妈的,你这是白给!”丈夫急得直跺脚。
我讽刺地笑了:“借?三年了,你爸妈还过一分钱吗?你弟弟都换车了,我们的钱呢?再说了,我爸妈带了女儿这么多年,就活该白干?”
丈夫被我说得哑口无言,整整三天没跟我说话。我也乐得清静,反正这事我已经认定了,他爱怎么想就怎么想。这一个月,他天天都吃不好睡不好,我却觉得前所未有的痛快。
03
一个月了,丈夫还在为那三十万的事跟我闹情绪。平日里除了必要的交流,几乎不怎么说话。
我也懒得理他,该做饭做饭,该开店开店。倒是女儿看出了不对劲,总是小心翼翼地观察我们。
那天周末,丈夫突然说要带女儿去看爷爷奶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是打算玩“苦肉计”了?不过既然是他要带女儿去,我也懒得阻拦。
“你去不去?”丈夫问我时,语气里还带着一丝期待。
我头也不抬地回道:“不去,我还要看店。”
丈夫叹了口气,带着女儿出门了。我以为他们至少要待到晚上,没想到不到两个小时就回来了。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我随口问道。
丈夫脸色不太好看,欲言又止。倒是女儿一脸委屈地说:“妈妈,我以后不想去爷爷奶奶家了。”
我放下手中的活计,把女儿搂进怀里:“怎么了宝贝?”
“爷爷奶奶家有小丫丫(小叔子的女儿)。”女儿说着,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奶奶给小丫丫煎的大鸡腿,给我就只有馒头。爸爸说让奶奶也给我煎一个,奶奶说我已经吃过早饭了,不能贪吃。”
丈夫在一旁,脸色越来越难看。我知道他心里不好受,但还是忍不住讽刺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当初你他们能对你弟弟偏心,现在给小丫丫吃鸡腿,给咱闺女啃馒头,不是很正常吗?”
“你少说两句行不行?”丈夫突然吼道,但声音里却带着几分颤抖。
我冷笑道:“怎么?说到痛处了?你自己受委屈也就算了,现在连女儿都要跟着受委屈,你还要装看不见吗?”
丈夫一下子瘫坐在沙发上,捂着脸,肩膀微微颤抖。我这才发现,他竟然哭了。
那天之后,丈夫整个人都不太对劲。他变得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发呆。有时候我半夜起来喝水,还能看到他坐在阳台上抽烟。
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开口了:“老婆,对不起。”
我正在择菜的手顿了一下:“怎么突然说这个?”
“这些年,是我太傻了。”丈夫的声音有些哽咽,“那天看到咱闺女受委屈,我才明白过来。原来我爸妈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偏心,不光是对我,连咱闺女都要遭这个罪。”
我放下手中的菜,静静地看着他。
“那三十万,我去要回来。”丈夫说,“不管他们还不还,这事得有个说法。”
“你想清楚了?”我试探着问道,“你不是一直说要大度吗?”
丈夫苦笑道:“什么大度?那是我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这些年,我一直在自欺欺人,不愿意面对爸妈的偏心。可是现在,我不能再让闺女跟着受委屈了。”
我心里一暖,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总算想明白了。”
第二天,丈夫真的去找公婆要钱了。谁知道公婆不仅不认账,还说我们翻脸无情。小叔子更是火上浇油,说我们发达了就不认亲戚了。
丈夫这次倒是硬气,直接把当初的借条拍在桌子上:“这是你们按的手印。不还钱可以,那以后就别提什么亲情了。”
公婆没想到一向老实的大儿子会这么说,当场就愣住了。最后婆婆哭着说,让小叔子分期还钱。
回家路上,丈夫握着我的手说:“老婆,这些年委屈你了。以后咱们的小家,我一定会好好守护。”
我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虽然这件事让我们失去了一些所谓的“亲情”,但我们的小家反而更团结了。女儿也重新露出了笑容,因为爸爸答应以后都带她去外婆家。
前几天,我收到了第一笔还款。虽然只有五千块,但总算是个开始。丈夫说要把这钱再转给我父母,我笑着拒绝了:“爸妈说那三十万是我的养老钱,让我们先留着。等以后老了,我们一起孝敬他们。”
丈夫红着眼眶点点头。我知道,他终于明白了,真正的孝顺不是一味地忍让,而是懂得守护自己的小家,把爱给懂得珍惜的人。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