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寻欢
编辑| 赤木瓶子
《哪吒2》超出所有人预期的爆火,还在持续。
2月10日,《哪吒2》单日票房4.8亿,超出预测近1亿。在春节和寒假过后的工作日还能有如此之佳的票房表现,证明《哪吒2》的终点远不止100亿出头。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上映14天的《哪吒2》票房已达88亿,最新预测来到142亿+(约20亿美元),再加上海外票房,《哪吒2》很可能冲击150亿+。按照这一数据,《哪吒2》不仅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创下的全球单一市场票房纪录抬高近80%,还可以超越《蜘蛛侠:英雄无归》,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排名第七。
随着《哪吒2》持续热映、观众热情持续高涨,该片正在从一部动画电影变成一种社会现象。
在娱乐独角兽看来,《哪吒2》冲击的150亿票房,还远非中国电影所能达到的极限。
从观影人群与人口普查数据比例来看,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不论是观影人群还是观影人次,仍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假以时日,未必不会有中国电影冲击《泰坦尼克号》乃至《阿凡达》的影史纪录,成为新的全球影史票房top1。
50亿+国产片,或成为新常态档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1》)以超越所有人预期的超大黑马姿态,斩获50.35亿票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二,仅次于《战狼2》。
而在此之前,中国动画电影的天花板是2015年的《大圣归来》(9.54亿),被拉高五倍有余的票房,让人们开始真正意识到国漫的市场潜力。
2025年春节档,《哪吒2》王者归来,带着更强的技术、更多的角色、更炸裂的视效、更庞大的市场期待,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国院线。上映仅两周,该片票房已突破80亿,并呈现出越战越勇的走势。
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是一个社会现象的诞生——从一线大都市到十八线小城市,从年轻的Z世代群体到中老年观众,从微信、微博到抖音、小红书,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没有一处能不被《哪吒2》硬控。
这场全民观影的盛宴背后,不仅代表着中国电影市场再次狂飙突进,更意味着全球电影市场格局的微妙变化。
据外媒预测,在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3》于12月16日上映之前,《哪吒2》或会一直霸占着2025年年度票房第一的宝座。而相比于在全球掀起观影热潮的《阿凡达》,《阿凡达2》不论是在口碑还是在票房,都稍有逊色。从这一角度看,即便到了年底,《阿凡达3》的成绩也未必能与前作比肩,更遑论《阿凡达》。
2002年贺岁档,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以2.5亿的票房,让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2012年贺岁档,徐峥导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踢开了10亿票房的大门,证明中国电影也可以在国内取得近似《阿凡达》的成就。
此后,《捉妖记》《美人鱼》《战狼2》等片都曾刷新中国影史纪录,并将中国电影带入20亿时代、30亿时代、50亿时代。
受到三年疫情的冲击,中国大片数量、观影人次、总票房虽有所减少,但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较之2019年的市场巅峰仍有提升,且仍有新的影史纪录出现。如《长津湖》超越《战狼2》,成为新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如《唐人街探案3》单日票房10亿+,这一纪录即便是《哪吒2》也并未超越。
这标志着一个事实:观众并非抛弃了电影,所谓的“影视寒冬”也并不存在,观众只是在等待着可以把他们唤回到影院的电影。
每有一部影片票房登顶,就会有多部票房与其近似,或比它稍低的电影出现,而随着时间推移,又会有新片票房创下新高峰。
这一“电影市场规律”的适用范围,不仅包括国内,也包括全球最大电影市场北美。从《E.T.外星人》到《侏罗纪公园》,从《泰坦尼克号》到《阿凡达》,莫不如此。
即便观影人次或许有所不及,但稳中有升的票价,也意味着日后票房达到50亿+,要远比十年前、十五年前容易。比如《长津湖》1.24亿的观影人次不及《战狼2》1.59亿,但11元的票价差,让《长津湖》一度登顶中国影史票房top1。
从这一角度看,在未来几年,中国电影单片票房达到50亿+,乃至70亿+,或成为新常态,《流浪地球3》等影片,便具备这一潜力。等到《哪吒3》上映,则很有可能刷新《哪吒2》创下的影史纪录,把中国电影带到新巅峰。
海外发行薄弱,中国电影能走到哪?
在上世纪70到90年代、邵氏、嘉禾等公司出品的港片,尚且可以于东南亚热卖,但随着好莱坞大片冲击、中国台湾市场丢失等因素影响,港片没落。本土市场雄厚、海外发行薄弱,成为中国电影绵延了几十年的痛。
《美人鱼》《战狼2》等影片虽接连刷新影史纪录,但时至今日,中国电影仍旧有两个不变。
第一,知名度不变。提到大导演,海外华人和外国观众可以脱口而出的,还是李安、张艺谋,提到大明星,则首推成龙、李小龙,而他们早已扬名国际几十载,没有新鲜血液可以达到他们彼时的成就。
第二,票房不变。中国电影(华语电影)出海票房榜上,排名前列的仍旧是20年前诞生的电影,如《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红番区》。《流浪地球2》的1000万美元+,已经难能可贵。
这也让过去几十年,行业内一直有一个共识:只靠本土市场,要与好莱坞相比肩,难如登天。毕竟就连2017年的《战狼2》(8.01亿美元),也未能跻身全球票房榜前50。它不仅不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北美单一市场的票房(9.36亿美元),甚至只有榜首《阿凡达》(29.23亿美元)的三分之一不到。
但《哪吒2》的横空出世,让一切都变了。
它的出现,起码意味着两件事。
第一,随着时间推移,饺子等新导演,或取代张艺谋,成为新的中国电影代名词。一如一再在好莱坞和全世界都创下票房神话,几乎人尽皆知的斯皮尔伯格和卡梅隆。
第二,中国电影市场远非业内所想象的弱小,中国电影单片票房,也远未达到极限。《哪吒2》创下的票房纪录,在不久的将来将显得不那么划时代,甚至被取代。
以北美地区市场为例,近几年该市场与我国一样处于恢复期。但在疫情前的2014年到2019年,北美地区市场人均观影次数均超过3次,总观影人次均超过12亿次,年度总票房则均超过100亿美元。
北美地区全部人口中,有30%-50%属于影院观影人群,《E.T.外星人》等影片,都曾一度触及彼时观影人群的极限,并拉高观影人群上限,《泰坦尼克号》等影片的观影人次,则是全部人口的40%以上。
据灯塔出品的《2024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电影观众总基数为4.3亿,总观影人次为10.1亿,且有57%的观众一年只看一次电影。
即便《哪吒2》的票房在一个月后冲到142亿,观影人次也大致只有2.84亿次,相比于全国14亿人口,比例在20%左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银幕数量已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年度票房产出则仅次于北美市场,常年保持第二。日后的中国电影市场,在观影人次、观影人群等维度,不能与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媲美。
中国电影市场的总观影人次,即使无法在几年内达到总人口的3倍,但即便达到1.5倍,按照44元的平均票价算,也意味着年度总票房将超过900亿元。
单片的观影人次,即使无法在几年内达到总人口的40%,但只达到30%,按照44元的平均票价算,也意味着《哪吒2》创下的票房纪录(现为49元)将被打破,新纪录将达到史无前例的180亿+。
若某部影片不仅观影人次高、二刷三刷频率高,所触及的观影人群也高,则存在着一种可能性——仅凭中国单一市场,便超过《阿凡达》(29.23亿美元,212亿),成为新的全球票房冠军。一如今日没人能料到,《哪吒2》能将《长津湖》创下的影史纪录乘以2,让中国电影迈入百亿时代。
当然,这些只是美好的期望,成立的前提有经济持续发展、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新电影质量突出、新型娱乐方式冲击较小等一系列因素。
正如知名扎斯林MTTSH讽刺《哪吒2》是除了中国市场内没有人关注的破10亿美元的电影一样,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领域,拥有巨大的进步空间。头部海外电影发行公司,在话语权上与好莱坞六大的差距,也显而易见。
在《哪吒2》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后,不少观众有一种论调是“无所谓,现在我已经不在乎海外票房了”,但这与其助力《哪吒2》跑进百亿时代,本质上是一件事。
没有一部电影会嫌弃票房多,没有一个电影人会不期望出海,没有一种文化会不期望走出去。攀登、踏浪、交流,才是主旋律。中国电影前路漫漫,电影人还需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