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决定从军队中挑选一名德才兼备的人出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周总理帮他物色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李德生。
毛主席听到李德生这个名字后,惊喜之余,感慨道:“我怎么把他忘了呢?”从毛主席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是认同周总理推荐的人选。
李德生是开国少将,1916年出生于河南新县,家境贫寒。12岁时,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他加入了儿童团,为革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4岁是,李德生正式加入红军队伍,16岁入党,开始了漫长的战火洗礼。在紧张的战斗中,李德生不仅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而且抓住一切能学习的机会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理论素养。
《红色战士必读》、《列宁学校读本》、《干部必读》等书籍,他是有时间就翻看,即使负伤疗养期间,也是百看不厌,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思想文化水平。
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李德生九死一生,身经百战,学会在战争中成长,迅速成为我军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抗战时期,夜袭阳明堡机场、响堂铺、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李德生均参与浴血奋战。
解放战争中,襄阳城下留下他“刀劈三关”的神“计”妙算;歼灭黄维兵团时,有他身先士卒,攻克“双堆集”核心阵地的功劳;渡江战役、征战大西南,都有他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后,李德生还参加了抗美援朝,先后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和上甘岭战役。
回国后,李德生出任12军军长,注重发现、培养、推广、运用先进典型,创造了“郭兴福教学法”,得到毛主席、叶帅等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迅速在全军推广。
更为难得是,李德生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在抓好部队建设的同时,他大力组织发展农副业生产,并建立连队和机关与驻地农村挂钩联系制度,帮助苏北地区发展生产、改变落后面貌。
也就是说,李德生是军政双全。特殊时候,他奉命赴安徽执行任务,参与到地方理政事务中。
1968年4月至1973年,历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他在制止武斗、维护工农业生产秩序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稳定了安徽局势。
后来,李德生根据中央安排,还参与了国务院业务组,参加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筹建和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重要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理政经验。
1968年10月,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周总理念到李德生名字时,毛主席对他格外关注,李德生凭借着自身过硬的素质,更是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像李德生这样的人才,出类拔萃,更进一步是迟早的事情,只是缺少一个机会罢了。等到1973年,毛主席需要一位合适的副主席人选时,李德生水到渠成就当选了。
当年8月,李德生当选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进入政治局。不过,由于受到那“四个人”的迫害,李德生很快又辞职了,并退出了政治局。
在当时的局面下,李德生直言他这个副主席“不好干”。之后,他主要在部队工作,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11年,96岁的李德生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