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年港片黄金时代,票房破千万那都是洒洒水啦!如今呢?古天乐新片《临时决斗》在香港,还是热门春节档,本土票房突破1000万,居然就已经是可以争夺春节档票房冠军,非常了不起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就。
再看看内地,《哪吒》票房破千万可能也就不到半小时的事儿,这差距,简直比维多利亚港还宽!
当然啦,咱也得讲道理,香港毕竟只有700多万人口,跟内地14亿人的大市场比,确实有点“小巫见大巫”,直接这么比也不太公平。
但问题是,就算跟最近的广东各城市比,不说广州,深圳,哪怕是三四线小城市比,目前的香港电影市场也显得有点“寒酸”。
最近的数据显示,香港现在一天所有电影加起来,票房也就200多万人民币。
什么概念?也就跟汕头、湛江、茂名这些三四线城市差不多。这些小城市人口几百万,和香港差不多,但论经济实力、票价,收入,肯定比不上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可人家一天的票房,居然能和香港打个平手,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曾经的东方好莱坞,电影市场如今却沦落到只能和三四线城市比票房,港片的没落,可见一斑。想当年,港片可是风靡亚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呢?除了靠情怀卖卖老IP,就是拍一些低成本的小制作,想要重现昔日辉煌,难啊!
连港媒自己都感叹这个春节档香港电影市场可谓是近10年最冷的。
虽然票房低迷,跟这个春节档缺少好莱坞大片,和黄子华这样的本土电影票房保障有关,但香港电影市场的未来,不能只靠黄子华这样的老一辈苦苦支撑,或者指望外来电影来撑场面吧?
有人说,港片没落是因为人才断层,青黄不接;也有人说,是因为题材受限,创作空间狭窄。但归根结底,还是市场太小,难以支撑起大制作的电影工业体系。没有足够的票房回报,谁还敢砸钱拍大片?没有大片,又怎么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这简直就是一个死循环。
如今的港片,想要活下去,甚至活得好,光靠本土市场肯定是不行了。走出海外市场?现在是2025年不是1995年,港片在海外还能有多少人买账?
拥抱内地市场,再不济也要紧抱大湾区市场,才是唯一的出路。看看这几年票房大卖的港片,哪一部不是合拍片?哪一部不是靠着内地市场的庞大消费力?
当然了,也有人会说,合拍片失去了港片的味道,变得不伦不类。但问题是,时代在变,观众的口味也在变,港片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做出改变。与其固步自封,不如主动求变,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时代在发展,港片不能只活在过去的荣耀里出不来。
最后,还是希望港片能够早日走出低谷,重现昔日辉煌。毕竟,谁不想在大银幕上,再次看到那个充满活力、百花齐放的香港电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