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2025年春节前后,国际政治舞台上可谓波谲云诡,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目光。美国作为全球政治格局中的关键角色,其新一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的外交举措,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酵。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自1月20日上台后,外交动作频频。当地时间2月3日,白宫官员透露,特朗普已邀请印度总理莫迪下周访问白宫。此次邀请并非偶然,早在1月27日,特朗普与莫迪通话时,就讨论了移民问题,还着重强调印度采购更多美国制造的安全装备,以及双边公平贸易关系的重要性。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场精心布局的“鸿门宴”。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迫使印度在移民、贸易和军事采购等方面满足美国的利益诉求。印度对美国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顺差,2023至2024财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超过1180亿美元,其中印度对美贸易顺差达320亿美元,这让特朗普颇为不满,要求印度购买更多美国产品以平衡贸易。在军事采购方面,特朗普希望印度加大对美国制造安全装备的采购,这不仅能增加美国军工企业的订单,还能加强对印度的军事影响力。
美国军工业资料图
而印度总理莫迪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他深知特朗普的野心,却又不敢轻易与美国翻脸。印度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一旦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对印度出口的廉价商品加征关税,将对印度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因此,莫迪即便明白这是一场“鸿门宴”,也只能硬着头皮前往美国,在与特朗普的谈判中尽量争取有利条件,避免美国的关税制裁。但印度也清楚,在与美国的博弈中,自己很难从特朗普这个精明的商人总统那里捞到太多好处。对于正在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印度而言,不太可能为了迎合特朗普而得罪中国,毕竟与中国改善关系对印度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美国在中东地区也有着重要的外交动作。以色列总统内塔尼亚胡在2月4日,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于白宫与特朗普进行了会面。这是特朗普上台以来会见的第一位外国领导人,完全在情理之中。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就与内塔尼亚胡交往密切,采取了诸多支持以色列的政策,如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以及撕毁伊核协议等。而且特朗普的商业和政治生涯与犹太资本集团关系密切,其第一任期政府班子和内阁成员中重用了很多犹太人。此次会面后,特朗普在中东问题上态度强硬,放出对伊朗最大程度施压的信号,还表示将永久驱逐加沙民众,并让美国全权接管加沙,却对巴勒斯坦的国家主权只字不提,这无疑将使中东局势因美国的介入而更加紧张,爆发新一轮危机和冲突的可能性大增。
中东地区资料图
在亚太地区,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受邀访美。石破茂能第二个访问白宫,起初有点出人意料。与前几任日本首相不同,石破茂并非盲目亲美,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石破茂政府与中国往来密切,日本外相岩屋毅和日本党派代表团先后访华,基本确定了中日关系未来的合作走向,石破茂本人也希望能快速实现对中国的访问。然而,特朗普团队看到了日本和中国之间微妙的外交联系,出于对亚太地区战略布局的考虑,改变了既定政策。年前,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召开四国集团会议,重点强调美国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四方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这表明特朗普团队依旧重视日本这个亚太桥头堡。石破茂访美后,日本如何平衡在中美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延续与中国建立的合作基础,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除了美国的外交动态,美俄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2月5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一场会议上,公开“称赞”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其发表的关于“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个错误”的言论符合俄罗斯一直以来的主张,莫斯科对此表示欢迎。特朗普多次强调,只要赢得大选,就将在“24小时内”平息俄乌冲突,并致电普京,但上台半个多月了,俄乌冲突仍在继续,普京也未等到特朗普的电话。不过,俄罗斯此次罕见的表态,或许为美俄关系改善以及后续特朗普调停俄乌冲突埋下了伏笔。毕竟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导致俄乌冲突爆发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阻碍俄乌和谈的重要原因。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过程“可能持续几年或几十年”,并希望在未加入北约前,西方能向乌提供核武或在乌部署军队,这显然触及了俄罗斯的底线。如今特朗普表态,俄方做出回应,乌克兰加入北约一事的前景变得更加不明朗。
俄乌冲突资料图
在美俄关系出现微妙变化的同时,美俄对印度的拉拢也在持续。2月4日,美国白宫发布消息,特朗普与莫迪通话并邀请其访美,还提及印度可能购买更多美国制造的武器装备和设备。而在6日,俄国防出口公司表示,正在考虑在印度组织生产苏 - 35战斗机一事,并协助印度研制该水平的战斗机。美俄积极拉拢印度由来已久,印度是全球主要的武器进口国,对美俄军售还价较少,同时印度大量进口俄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在俄面临西方制裁时,与印度的贸易往来对俄出口经济意义重大。此外,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印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美国拉拢的主要对象。此次美俄再次释放拉拢信号,印度面临着亲美、亲俄还是继续在两者之间“左右逢源”的抉择,而莫迪访美后的回应将备受关注。
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另一边,菲律宾政坛也发生了重大事件。2月5日,菲律宾众议院宣布,针对菲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弹劾诉状已得到215名众议员支持,超过弹劾所需的“三分之一”门槛,弹劾案得以通过。莎拉是杜特尔特的大女儿,曾被视作有望成为菲律宾总统的热门人选,在上次大选中与菲总统马科斯搭档并获胜。但杜特尔特家族与马科斯家族矛盾逐渐激化,此次莎拉被弹劾,预示着两大家族之间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公开化。接下来,弹劾诉状将提交给参议院,若参议院做出“有罪判决”,莎拉将被免职且终身不得担任公职;若做出“无罪判决”,她则可继续担任副总统。由于参议院通过弹劾需要三分之二的赞成票,目前菲律宾史上还没有副总统被弹劾罢免的情况,所以莎拉的政治命运仍充满变数。若莎拉被弹劾下台,杜特尔特重出江湖、重返政坛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这也预示着菲律宾政坛将迎来新的动荡。
杜特尔特资料图
在这个动荡不断的世界里,各国之间的外交博弈和政治局势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全球的和平与发展。美国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积极推行其外交政策,试图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和扩大自身利益;俄罗斯在美俄关系以及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自身立场和利益;印度在美俄的拉拢下,面临着艰难的外交抉择;日本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菲律宾则陷入了政坛的动荡之中。这些事件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中国也将在这一格局中,继续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