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第二批禁足名单悬而未决,整个中国足球圈内都在翘首以盼。球迷,特别是各大俱乐部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但却始终没能等到第二批禁足名单,中国足协在等什么呢。
第一批禁足名单的公布时间是二零二四年九月十日,恰逢中沙世预赛对战前夕,最终公告给予四十三人终身禁足处罚,十七人禁足五年的处罚,其实这份名单还是有值得细琢磨之处。
先看终身禁足的四十三位,山东泰山可以说是首当其冲,因为它们不仅有禁足的球员,还有禁足的职员,而且也是名气最大的几个。
山东队终身受禁足处罚的成员除了矫喆外,还有金敬道、孙准浩、郭田雨,后面两位比较有意思,先是郭田雨加入泰超,孙准浩又回到韩国找到新工作,足协的禁足变成了废纸。
其余终身禁足大户要数南京城市和青岛红狮,均有七位球员被终身禁足。不过两支球队本身没有受到重罚,目前依然继续在参加新赛季的中甲联赛。
这是首批禁足的处理宗旨之一,“先罚球员,俱乐部秋后算账”。在中国足球现阶段投资不景气的情况下,足协并不希望更多的俱乐部退出职业联赛。足坛扫黑可以,但不能把足坛连根拔起。
打假球的受益方基本是俱乐部,足协放着俱乐部不罚,罚那些被欠薪的球员,这本身也很诡异。
除了终身禁足大户外,还有江西北大门和新疆天山雪豹两支球队,涉及人数相对较多。从总体来看,基本都是在中甲联赛。
禁足
足协宣示“重磅处罚”后,产生了一个令官老爷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多名球员不是俯首认罪,乖乖伏法,也不是噤若寒蝉,而是公开发文硬顶。
其中尤以江西北大门的球员孙冬的发言最为犀利,他被判了有期徒刑八个月,在一篇公开的声明里他写道。
“球员找中国足协仲裁,就是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然后给你一句和你的俱乐部商量,足协每年的保证金不保证球员欠薪的利益,那保证的是什么东西。”
“每个月能正常发工资的情况下,谁愿意冒这个险,球员不想每个月按时领工资好好踢球吗,但是球员领不到工资呀,逼得像我这样的低级别联赛的球员不得不这样做。”
在这些违法乱纪者被真正惩处之后,其实公众并没有畅快感,更多的是中年人的悲怆。练球二十年,月薪一万二,欠薪十六个月,讨薪无门,铤而走险,这就是一部分被禁足者想说的。
如果中甲联赛的球员都过得这么惨,那么所谓的俱乐部的青训队就更是用爱发电。看到混到中国足球次级联赛的球员都是一样的欠薪,又有哪个穷人家的孩子会选择从事足球行业。
第一批的终身禁足球员,在中超只涉及山东泰山、上海申花和杭州绿城以及南通支云四支球队,其实人们更想问,那些没有被提名的俱乐部,做的事情就那么干净么。
而作为中国职业足球的管理者,又是怎么做到容忍欠薪的存在的,还是说抛出这四五十号人,只是用来背锅的。
在禁足名单公布前的二零二四年四月,有媒体报道称,“有部分足协人员存在相关问题,他们或者主动交代,或者后续被查出问题后退赃。目前他们还继续留在足协工作,甚至在原岗位。”
所以中国足球踢成这样,真怪球员么。现在这种体系,穷孩子根本不会去选择踢球。因为联赛烂了,即使有足球天赋的,也很可能早就转行玩别的了。
其实中国足球真要搞原来那一套还能撑一撑,引入市场机制后带来了太过巨大的利益,没人真心关心足球,就是搞腐败和内部斗争。论管理就搞体制那一套,论责任就搞市场化那一套,最终就是烂到家。
第二批
今年一月二十七日,有媒体人称,“第二批禁足名单大概率没有了,可能最终公布的就是判刑的几个,小违规既往不咎的概率比较大。”
那么公布判刑的日期,可能还会像去年一样,选在世预赛前,而最近的世预赛就是下个月客战沙特和主场对阵澳大利亚。其实更重要的是看这两场比赛的结果,尤其是主场对阵澳大利亚的结果,不排除作为成绩惨淡,公布名单吸引舆论注意力的可能。
至于到底要公布哪些人,其实没什么意义。经过第一批的教训,足协没有把事情继续搞大的打算,捅出来的事情越多,反而越让这个行业不安全。
既得利益者,不希望既有结构发生变动,除非到了利益不得不重新洗牌的必要时刻。
至于为什么会引起巨大的反噬,因为在这个假球的圈子里,真正的贪官巨蠹反而是安全的,抓的都是些看起来还算是办人事的球员。
被处罚的人一看,比我贪的多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不抓他们。几万块你就来抓我,那些贪了几亿,几千万的还在台上大言不惭。贼喊捉贼,谁会服气。
中国足球的看客也应该感到悲哀,因为本以为公布的都是巨贪或长期踢假球获得巨额利益的球员,没想到大部分是长期被欠薪只拿了几万元的低收入球员。
足协有什么资格,有什么权力结束这些球员的职业生涯。他们讨薪的时候你在哪里,你收的几十亿协调费和保证金去哪了,拿出来百分之一也够给这些球员发工资了。
从整个名单来看,足协也不敢动中超太多,更多的是中甲,而且还是被欠薪的,拿了几万的,拿了更多的,足协反而又开始畏首畏尾了。最终还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