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参考资料:《毛泽东与尼克松的和谈对话》、《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最后一次会晤》、《试析毛主席的朦胧诗》

1972年,尼克松访华。这一事件改变了中美两国的历史,正如尼克松自己所说:当我们(和周总理)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在访华期间,尼克松见到了毛主席,两人相谈甚欢,共同探讨了中美未来。但是在会面期间,毛主席却做了两件很奇怪的事情。



第一件是,毛主席对尼克松说:“在你选举时,我是投你一票的。”另一件则是,毛主席送了尼克松一首朦胧诗,其意味过于模糊,以至于美国人后来一直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时间回到1967年,毛主席将一篇文章发给了周总理等人阅读,这篇文章名为《越战之后的亚洲》,作者正是正在竞选总统的尼克松。

在这篇文章中,尼克松提出:美国不能永远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毛主席敏锐地发现了尼克松的想法,认为此人有可能会成为中美关系破局的关键人物。

因此在后来的总统竞选中,毛主席一直都关注尼克松。甚至他还大胆的对身边人预言:共和党将在大选中获胜,尼克松肯定会当选美国总统。果然,尼克松于1969年顺利当选总统。



在当选总统后,尼克松发表了就职演说,他再次提到了一个重要内容——一个民族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毛主席对这段就职演说很重视,他立即批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尼克松的就职演说,开始为中美的破冰之旅做准备。

1970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来到中国,毛主席热烈欢迎了他的到来,并与其展开洽谈。在提及中美关系时,毛主席郑重的对斯诺说:我欢迎尼克松上台!

斯诺对此大为惊讶,他问道:你看中美会不会建交吗?毛主席肯定的说:总要建交的…我在和尼克松吊膀子,要找红娘啊!



在毛主席对尼克松充满期待的时候,其实尼克松也没有闲着。1970年9月,尼克松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说道:如果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

此话惊动了整个美国,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位新上台的尼克松总统似乎要改善和中国的关系。不得不说,毛主席的眼光还是极为敏锐的,尼克松的确是破局之人。

美国总统有想法,毛主席又做好了准备,于是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为尼克松访华打通了最后的关卡。这才有了开篇提到的,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

而在抵达北京不到三个小时,尼克松就见到了毛主席。虽然两人此前从未见面,但在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里,两人一见如故,如同老友一般畅谈。



刚一见面,毛主席就说:在你选举时我是投你一票的。结合前文可知,毛主席一开始就看好尼克松,甚至还对斯诺说支持尼克松上台,此言可谓是对尼克松最大的善意。

果然,尼克松听后十分高兴,立即对毛主席作出了承诺:他和他的政党说到做到,至少目前这样。因为两人观点和眼光相合,聊得很投缘,使得原定的15分钟会面时间,一直延长到了一个多小时。

尼克松后来回忆到:和毛主席聊天非常轻松,即使提及一些十分严肃的原则性的主题,彼此也能聊得毫无压力。

这次会谈后,中美关系跨进了一大步,伴随中美联合公报的发布,中美间不再针锋相对,一个新的时代终于到来。

也许是对这次访问的满意,毛主席即兴写了一首朦胧诗: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



能得到毛主席的墨宝,尼克松自然是高兴的不行,但对于其中的含义,他却始终没有琢磨的透。在他将该作品带回国后,很多美国智囊也对此诗进行分析,但至今还是觉得朦胧不可捉摸。

当时有不少美国人猜测,嫦娥奔月是美国卫星上天这件事情,并将尼克松访问中国和这件壮举相媲美。至于走马观花,则是毛主席认为尼克松来中国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的情况。

然而,结合当时毛主席对尼克松的态度会发现,毛主席的诗恐怕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毛主席对尼克松的到来是非常热情的,此后他也和尼克松建立了很好的关系。

而且在1976年时,还邀请尼克松访华,并拖着病体和尼克松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的交谈。由此可以肯定,毛主席的这首诗绝对不带有任何讽刺意味。那么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有学者推测:毛主席酷爱柳宗元的诗,因此老叟坐凳可以和独钓寒江雪类比,表达了毛主席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却依旧屹立不倒的心境。同时,独钓寒江雪也可以让人联想到姜太公钓鱼,尼克松是愿者上钩。

至于嫦娥奔月,则是将尼克松访问中国誉为登月之举,将尼克松这个美国人和嫦娥类比,把他视为“美人”。

而走马观花也不是说尼克松不懂中国,实际上是表达毛主席对美国客人来华观花的欢喜之情,希望美国总统在社会主义的百花园里,真正了解到中国的实情,化解彼此的隔阂。

事实也的确如此,尼克松带着毛主席的祝福回到美国,随后中美间的隔阂渐渐被化解,直至1979年中美建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