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林佩瑶 王致远
看春晚已经成为大家过年的“标配”,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张前村的村民也不例外。在村广场一角,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当岁末年初,大伙儿总得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整一场属于自己的“村晚”。6年间,每年雷打不动的“村晚”,为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带来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而这场场热闹的“村晚”发起者兼总导演,却是一名体育专业大学生。
从社会实践到“村晚”总导演
2019年,就读江苏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大一新生王召阳,假期来到张前村进行社会实践,从此与这个村子“结缘”。在实践期间,王召阳发现张前村由于老年人比较多,本该喜庆热闹的节日里,村里却显得冷冷清清。“春节本来应该是热热闹闹的节日,和我小时候记忆中热闹的气氛不一样,就想着怎么能带着大家热闹热闹,所以就办起了‘村晚’。”
左七为王召阳
王召阳想办“村晚”的想法,得到了张前村党支部书记宋飞的大力支持。“没想到书记直接同意了我的想法,当时很兴奋也很紧张,因为从来都没有过办晚会的经验,只能从网上查一下别人发的经验帖,跟着学习,然后一点点摸索。”2020年春节,张前村的首届“村晚”就这样在村里旮旯一角拉开了序幕。提到首届“村晚”,王召阳仍历历在目,“当时也没啥经验,硬件软件也不够,我们一共准备了6个节目,结果没想到去看的村民得有100多人。”
村民们的热情呼应和观看,让首届“村晚”得以成功举办。这让王召阳深受鼓舞,也越来越有信心,他决定要将张前村“村晚”一直办下去。“从2020年村晚开始到现在已经办了6届了,每年都是我来担任总导演,在春节前的一个月我都会召集伙伴商讨今年的春晚主题,而且我的要求比较高,每年都要有创新。”王召阳告诉记者,现在的“村晚”节目数量已经增加到了14个,场地也从村里当时的旮沓一角转到了村支部门前的大广场,所有的硬件设备一年年也有所提升。
“我离反哺家乡还差一点点”
除了“大学生”“村晚总导演”的身份,王召阳还是张前村的一名志愿者,在这里,处处都有着王召阳的印记。
记者走进张前村,道路两侧民房墙上的手绘图画让人眼前一亮。生动形象的交通警示图、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挺拔壮阔的山川大海……让原本灰暗的墙壁焕发出新的生机,也绘出了村里的“精气神”。
而这一幅幅生动的墙绘均出自王召阳之手。“我不是专业画画的,只是小时候学过一点点,比起专业画师,我画起来比较吃力,像这幅大熊猫花了整整十天才画完。”王召阳告诉记者,从2020年开始,他先后在村里画了大概20多幅墙绘,2025年他的目标是完成村里所有的墙绘创作。
“召阳,上次在村委会广场拍照,我们还没来及拍。”谈话间,一村民熟络地和王召阳打着招呼。转而王召阳向记者借用了相机,“咔嚓”“咔嚓”快门声响起,王召阳记录下来该村民老两口并肩坐在一起的影像。
将相机还给记者后,王召阳解释道,“我平常比较喜欢摄影,所以就组织了一个给村里的老人拍照的活动,用镜头记录他们此刻的样子,留个纪念。”王召阳说张前村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二个家,他对张前村的感情已经十分深厚。
如今,王召阳已经大学毕业。他告诉记者,自己准备留在枣庄工作,目前还在努力中。当记者夸赞他“反哺家乡”的行为时,他却这样说,“我离反哺家乡还差一点点,我觉得我得把在外面学到的带回来,用进去,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反哺家乡’。”
获“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奖励
2月10日,一边挖掘凡人微光、一边关注“小微公益”的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项目组决定,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为王召阳颁发正能量特别奖5000元,助力用才智和热情反哺家乡的公益之举,点赞这份“归雁反哺”的深情厚意。
在给王召阳的颁奖词里这样写道:他是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也是故土热忱的归雁使者。一台“村晚”,不仅承载了年味与乡情,更成为他献给家乡的一份深情厚礼。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年轻的名字背后,是一颗颗滚烫的心,他们用创意与汗水,将年味融入欢笑,把梦想种进乡土。温情跨越代际,力量源自初心。点赞“王召阳”们,以青春之名,为乡村注入活力,为长辈送去慰藉,为孩子们点亮希望。致敬这些怀揣热忱的青年,他们让家乡的故事更加温暖动人。
王召阳的故事,是返乡青年用青春力量反哺家乡的生动写照。他用“村晚”点亮乡村的夜晚,用墙绘扮靓乡村的墙壁,用志愿服务温暖乡村的角落。他的青春,在张前村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