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民间又称为“上元节”、“元夕节”,简称“元宵”、“元夜”、“元夕”等。

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第一个盛大隆重的节日,但作为春节的延续,元宵节过后,春节的节日气氛,也就越来越淡了,人们也就逐渐开始步入正常工作学习当中了。

元宵节作为传统节日,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开始盛行。在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提倡佛教,正月十五之夜,在宫廷、寺院“燃灯供佛”,并且下令士族平民,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从此相沿成俗,成为春节期间,民间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的节期,仅次于春节,不仅仅是正月十五这一天。在唐代为三天,宋代为五天,到了明代,元宵节又延长到了十天,到清代后,又恢复到三天。

元宵节这么盛大的节日,各种民间习俗也是丰富多彩,当然,既然是灯节,主要还是以灯为主。



一、闹元宵

元宵节是一个喜乐欢庆的节日,关键就在一个“闹”字,在节日期间,热闹非凡,不但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民间活动,民间还会敲锣打鼓,结队游行闹元宵,庆祝新年春节的延续,掀起春节娱乐活动的高潮。



二、猜灯谜

元宵节在赏灯的时候,灯上往往会写上一些灯谜,如果猜对了,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品。这种文娱形式,起源于宋代,但追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了。



三、放烟火

元宵节放烟火的习俗,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了,花灯配上烟火,就增添了元宵节的节日气氛,但在最近这些年,很多城市已经禁止燃放烟火了。



四、吃元宵

元宵节的节日食品就是元宵,也叫汤圆、汤团,因为这些名字与“团圆”字音相近,寓意团圆美满、和睦幸福。

五、饮元宵酒

元宵节期来临,人们在结伴赏灯的同时,还会置办年味儿浓厚的饮灯酒活动。而饮灯酒的初衷,其实是祭祀灶神,祈求五谷丰登,事业兴旺,后来才逐渐演变成公益活动。



六、耍龙灯

我们中国人自古就崇拜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辟邪的功能,所以人们就会在重大节日和元宵节的时候舞龙,希望得到龙的庇佑。

七、踩高跷

踩高跷,在古代属于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列子》中就有记载。传说是古人为了方便采集树上的野果,就给自己腿上绑上两根长棍,后来才发展成民间的一种文艺活动。



八、舞狮

元宵节舞狮,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活动,有南狮和北狮两派,往往都在元宵佳节和其他重大集会盛典时舞狮助兴,人们认为可以驱邪镇妖,带来吉祥如意。

九、划旱船

划旱船,也叫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的一种民间舞蹈,模仿的是在水中划船的样子。传说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而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习俗。



十、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等,是民间一种消灾祈福,祈求健康的一种礼仪活动。参与者一般都是妇女,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就是祛病除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