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舆论场风云变幻,而最近中国网友就发现了“活久见”的怪相。几乎在一夜之间,向来戴着“有色眼镜”恶意抹黑和攻击中国的全球知名媒体 BBC画风突转,开启了对中国的疯狂夸赞模式。过往,BBC习惯于制造和炒作各种假新闻,抓住任何话题疯狂向中国泼脏水,贬低和抹黑中国。然而,近阶段的BBC态度却发生了180度大转弯,更是专门发表专题节目狂吹中国制造。原因很简单,BBC的金主美国对其断粮了,失去了巨额资金来源,BBC终于放飞自我,不再甘心做美国的喉舌了。



说起美国的这番断供,要从马斯克大刀阔斧的改革说起。为了精兵简政,缩减不必要的开支,马斯克在特朗普的支持下开始对美国臃肿的政府机构下手,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也难以幸免。要知道,USAID 是美国政府在国际事务和全球舆论中的一只 “隐形大手”,就是通过金钱交易控制各大媒体,从而为美国政策服务。

据统计,该机构每年动用500多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这些资金大都流入了全球各类宣传活动以及所谓 “非营利” 组织的腰包。包括BBC在内,很多知名媒体也是靠USAID 输血存活,一旦资金链断裂,瞬间就会陷入瘫痪。据美媒报道,BBC 每年可以从 USAID 获得的资金累计达几千万美元。也正是因为有利可图,BBC在对中国报道相关话题时从没有站在中立客观立场,处处充满偏见与不实,以新疆棉事件的恶意造谣为例,其背后就是美国政府通过美元操控舆论导向的阴谋。



谁都没有想到,美国出钱,媒体卖力的这种利益关系会随着特朗普政府与马斯克牵头的 “政府效率部” 强势出手而崩溃。随着USAID 华盛顿总部被关闭,超97%的员工被强制休假,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地位一落千丈,更是直接切断了众多媒体和组织的 “资金命脉”。对于有奶便是娘的BBC来说,失去了最大的金主,自然要改变舆论风向。美国不是不给钱了吗,BBC一不做二不休开始替中国说好话。



以近期BBC 推出的纪录片《中国制造 2025》为例,这就是一部对中国制造进行全面盘点和全方位夸赞的主题宣传片。在纪录片中,BBC重点介绍了中国无人机、新能源汽车、AI、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卓越成就,没有了此前的 “阴间滤镜”。这与以往 BBC 的论调简直天差地别,掀起轩然大波。



客观来说,BBC的态度转变是被迫使然。而受到BBC的影响,西方媒体圈也闻风而动。大名鼎鼎的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的报道口风也大幅转变,不仅认可中国的发展成就,还提出了一系列客观的分析评价。有意思的是,马斯克的这番改革还影响到了俄乌冲突。俄乌战争打了近三年,两国在媒体舆论圈的大战也愈演愈烈。

为了将俄罗斯打上侵略者的标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挤俄罗斯,美西方国家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专门扶植了一批所谓的“独立媒体”。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数据显示,美国国际开发署在2023年财年管理了约400亿美元的拨款,向大约130个国家提供了援助,其中乌克兰是受援助最多的国家。而据美媒报道,随着美国国际开发署援助资金被冻结,乌克兰的独立媒体已经摇摇欲坠,很多机构难以维持运营。



只能说,利用强大的财力,美国一直妄图通过资金操控国际舆论,抹黑中俄等竞争对手,如今,美国债台高筑,政府臃肿,贪污腐败严重,特朗普和马斯克不得不大刀阔斧地改革。随着改革持续深入,美国对外舆论投资的资金链断裂,那些被金钱蒙蔽双眼的媒体也立刻暴露了其虚伪的本质。一场闹剧,就让全世界看清了美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丑陋行径,也看到了部分西方媒体的虚伪与贪婪。还是那句话,真金不怕火炼,任何谎言终将会被拆穿,朗朗乾坤,绝不会被虚假和阴谋所污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